1987年,陈邦贵被邀请去法国演出,长江上的沧桑呐喊,一下子震惊了世界。那年国外给予的评价是“不输于在国际上成名已久的伏尔加船夫曲”。同为轮渡公司船工的老人71岁那年,找到了曹光裕,希望他能跟着自己学唱川江号子,甚至差点以跳河作威胁:“我眼睛一闭这个民间艺术就没有了,你再不学的话,我也不知道我能活到哪一天。”
真正学习以及表演后,曹光裕开始对川江号子有了更多的理解:“川江号子在我们重庆人民的心里都有一种精神内涵,也就是我们重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我们的祖辈用他们不屈的精神、坚实的足迹,拉出了我们城市的文明和发展。”他表示,老的唱段或许会过时,但川江号子里所蕴含的劳动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