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7日,2020•第二届三峡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三峡药博会”)在重庆市开州区举办。这是现场进行的签约仪式。新华网 邵以南 摄
新华网重庆11月11日电(邵以南)汉丰湖畔的“新晋”地标举子园,不久前见证了比游客如织更“可观”的场面。
11月5日-7日,2020•第二届三峡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三峡药博会”)在重庆市开州区举办。涪陵、丰都、石柱、万州、云阳、忠县、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重庆三峡库区区县悉数到场,四川达州、巴中、万源,湖北宜昌、恩施等周边地区亦受邀赴会。前来参展、考察的企业200多家,专业人士500余人。
展会期间,来自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安徽以及马来西亚的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与三峡库区相关区县政府、企业、中药材种植大户,一口气签订了50个产业合作项目,签约金额105.95亿元。
“(签约金额)比去年首届足足增长了一倍!没想到一个区域性的行业展会,成长速度竟如此快。”
这是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房书亭第二次出席三峡药博会。“‘道地’是追问三峡药博会由来的关键线索,但‘产区优势’并不等同于成熟的产业生态。”房书亭认为,三峡库区近年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加工贸易中心、信息流转中心、中医药要素聚集地和创新高地的努力,正不断为地区中药材的“禀赋”和“规模”注入纵深元素,展会则扮演了这一进程的“加速器”。
重庆市开州区,融康堂药业有限公司工人在中药材生产设备的进料口添加原料。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作为农特产品的中药材,其品种品质受地域、气候、生长习性、种养传统、农业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道地”优势。
长江三峡库区地处“秦巴药谷”核心区,拥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世界公认的“天然药库”和“中草药王国”,是黄连、半夏、玄胡、木香、川牛膝、佛手、独活等近百种中药材的道地产区与主产地。
近年来,三峡库区持续优化生产方式和品种结构,大力推行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种植,丰富药材品种,提高药材品质和产量。据统计, 11个库区区县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70万亩,占全市6成以上;年产中药材超过40万吨,占全市一半,逐步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中药材产区和集散地之一。
以开州为例,当地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30万亩,2019年产量约8万吨,综合产值10亿元。开州木香、玄胡被定为国家级生产基地,是重庆优质中药材主产区和道地与优势优质药材重点发展区县。其中,木香年产量3000余吨,占全国产量的40%。开县木香已获得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但坦率地讲,科技含量偏低、产业链条较短、品牌影响力不强等,是三峡库区各区县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共性问题。”
开州区副区长田水松说,毕竟和众多可鲜销的农产品相比,中药材种植更加依赖“接二连三”的打法兑现经济效益。
“能不能以‘三峡’的名义,立足全国中医药大健康市场,‘抱团’搭建一个集中展示库区道地中药材发展成果,推动产供销对接、招商引资、产业交流的平台?回过头看,设立三峡药博会,应该是库区中药材真正步入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轨道的‘分水岭’。”
位于开州区的重庆天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对成品中成药进行打包。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全区中药材加工企业取得批准文号的中成药品种现已有50多个。”开州区经信委主任候大平说,开州目前形成年产片剂31亿粒、颗粒剂2亿袋、散剂5000万袋的中成药制造能力,相当一部分得益于三峡药博会的撬动。
而距离开州城区20公里外的浦里新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的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紧张建设。作为去年三峡药博会最重要的成果,该园区被纳入了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布局。
随着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围绕产业创新力、产品竞争力的“进阶”,成为三峡库区新的主攻方向。
11月5日,重庆三峡中医药研究院借第二届三峡药博会落户开州。
这个重庆中药研究院联手开州区共建的科研机构,是双方合作规划的一部分。
“我们将立足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展科技攻关。”重庆中药研究院院长王勇德表示。
据了解,重庆三峡中医药研究院将针对中药材品种资源保护与繁育、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中药材加工、中药新药品种开发、品牌提升打造、中医药康养、高附加值关联产品等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研发创新,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产品,并推动成果就地转化。
“从此次签约项目的内容和体量不难看出,三峡库区对国内外医药相关企业的吸引力正不断‘加码’。它们把库区视为拓展新产品、新领域、新市场的重要阵地。”房书亭说,“这当中,高质量智力资源的‘加持’发挥了关键作用。”
11月6日,在第二届三峡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上,参观者在展台前选购中药材产品。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木香产量占全国40%的开州,是全国最大的木香单品种植区县,当地80个产地交割点承担着全国98%的木香流通。木香收购主体通过市场公开竞争形成的批发价格,充分反映了木香供求状态和价值规律,对于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促进流通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届三峡药博会期间,开州区联合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经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审定,编制发布了全国首个木香价格指数。该指数基于开州区80个产地交割点,和河北安国市场、安徽亳州市场、广东清萍市场、四川成都荷花池市场4大全国中药材批发交割点采集价格数据。
“以大数据的方式反映木香产地价、批发价、零售价格整体水平,记录价格变化动态,揭示价格变化规律,预测价格变化趋势,为市场活动提供参考。”开州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扈月文说,“我们希望从优势品种切入,逐步构建中药材价格形成能力。”
三峡库区还上线了“三峡中药材网”。这个集道地中药材交易、采购、批发、仓储物流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将开拓新的线上产供销渠道,打造永不落幕的三峡药博会。
中药材产业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三峡库区中药材产业迅猛势头的背后,顶层设计是第一“推手”。去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提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今年9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庆市政府上个月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则明确了“全产业链”发展思路。
“在重庆,中药材既被纳入全市十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之一重点发展,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的骨干型产业。三峡库区理应成为推动重庆中药材产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主战场。”
房书亭建议,三峡库区各区县未来在制定产业发展策略方面,要紧盯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让政策更务实、更完善、更符合地区实际。“种植主体和市场主体有信心,产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