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在“远距离”上书写“短时间”故事——重庆最偏远县城的脱贫之路

" 被大山围困的贫困村镇,越发意识到“交通畅通”对于打赢这场硬仗的紧迫性。 "

阅读全文
作者:李元元 李海岚 黄嫣然

重庆市最偏远的县——巫溪县。新华网发(王强 摄)

  新华网重庆12月9日电(李元元 李海岚 黄嫣然)跨过江河方知行船重要,飞越重洋方知航线重要,穿越群山方知路桥重要。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山城”重庆这片土地上,曾囿于交通不畅的贫困地区,尤其是被大山围困的贫困村镇,越发意识到“交通畅通”对于打赢这场硬仗的紧迫性。

  地处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的巫溪县,县城距重庆市区426公里、距武汉595公里、距西安496公里,大致处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中间,是重庆市最偏远的县,也是重庆市最贫困的区县之一。以至于当地领导介绍脱贫攻坚成效的时候,首先介绍的往往是“这里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

  正如大众共同意识里的“要致富、先修路”,而“要脱贫,更得先修路”。在这一点上,巫溪县正在加紧发力——偏远不可怕,路通那一刻,大山与外面世界的距离就近了,贫困与脱贫之间的时间差也缩短了,在“远距离”上书写“短时间”故事,是这个偏远县城的迎战举措。

兰英村的“网红天路”。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最近两年,巫溪县兰英乡兰英村的“挂壁天路”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这条挂壁路不仅吸引重庆本地游客纷至沓来,就连北京、湖北的外地游客也不远千里来此一探究竟。由于兰英村离巫溪县城较远,进村的公路蜿蜒崎岖,不少游客还专门请了本地人当代驾,进村“打卡”。

  为什么火了?因为这条挂在几近垂直崖壁上的公路背后,有着一段听者动情、闻者难忘的凿路故事,凝结着大山深处百姓对于外面世界的深切渴望;因为这条连通兰英村与外面世界的“天路”,也把这里别样的自然风光——重庆第一深谷兰英大峡谷、重庆第一高山阴条岭展现给了更多的人。

  畅通的公路,方便了百姓生活。2001年以前,兰英村上山下山只有两条宽不过40厘米的羊肠山路。“不管走哪条路,单程都要爬上近2天。”年近70岁的当地村民杨芝汗说。如今,这里的百姓告别了在山谷间上下攀爬的艰难岁月,出山可乘车,即便步行也要轻松许多,在保障出行安全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空间与时间上的距离。

  走红的公路,凝聚了脱贫产业。在当年带头修路的村民代表杨芝汗眼里,修路的初衷是为了出山回村更方便,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出路。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年时间,这条路回馈了他们更多的礼物——赚钱的买卖!

  因为这条“网红天路”,崖壁上的兰英村发展起了旅游产业,杨芝汗便是享受这份产业福利的代表之一。路通之前,杨芝汗一家子基本在温饱线上下徘徊;路红之后,他家开起了农家乐,接待游客食宿,卖点农产品,一年有好几万元收入。

  从艰难求饱的“生存”,到喜乐常在的“生活”,杨芝汗一家只是巫溪县因路而变的一个缩影。

西安村大规模种植的药材田。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在比兰英村更为偏远的兰英乡西安村,海拔落差近900米、有33道拐的公路,是连接兰英乡场镇与西安村的唯一干道,如今成了致富“黄金路”。

  西安村海拔1500-1700米,土壤肥沃,为贝母等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过,以前把药运出山只能靠背,导致产量低运输难,村民收入在全县垫底。但这条“黄金路”开通以后,这些药材不仅能批量运出村,产业规模也在逐年增大,现在西安村的经济收入已经跃升至全县前列。

通往茶山村的柏油路。新华网发

  在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因交通而带来的脱贫故事正在不断上演。距县城135公里的茶山村,以往由于出村公路弯多路窄、通而不畅,从县城开车到村里要花4、5个小时。今年6月,这条路完成了路面油化并拓宽。

  茶山村不仅老路新化,还无路开路。“这得益于茶山村背靠红池坝景区的优势。”茶山村“第一书记”妙晓东说。为此,一条连接茶山村与红池坝景区的新路开建了,茶山村将从离巫溪县城最远,变为离红池坝景区最近——路的前方就是这个贫困村“农旅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从一条条小路到一条条大路;从高山深谷无路可走到打破山石阻隔开凿新路;从被群山围困到借路出山。4000多平方公里的巫溪土地上,因交通改善而带来的产业凝聚,正在改变一个个贫困村的面貌,也为当地村民带来真真切切的脱贫希望。

天元乡宝坪村,“微田园”玲珑精致,村落新貌让人耳目一新。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对于如兰英村一样“长”在崖壁上的贫困村而言,公路畅通的最大作用是把偏远变得不再遥远,把出山的一两天变成几个小时。在巫溪县,探索脱贫攻坚的法子,不止是修建出山路,也在各个方面搭建脱贫路。无论是现实意义上的路,还是其他领域的脱贫路,都体现了一个贫困县奋力脱贫的决心。

  在巫溪县天元乡宝坪村,干净整洁的村落新貌让人耳目一新。黄墙灰瓦的农家小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旁,篱笆矮墙环绕着院落,一畦畦整齐、精致的农田连接在一起,整座村落焕然一新却也不失农家风情。

  “与以前房屋老旧破败、杂草杂物乱堆乱放相比,如今的宝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元乡党委书记林永说。如今,宝坪村基本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清、村美院净家洁”的美丽转变。在四川美术学院团队的整体设计下,这里一步一景,一巷一色,种种乡土风情被保留在新村的多个角落。

  此外,按照巫溪县“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发展模式,宝坪村许多村民的前庭后院都开拓了“微田园”,有的种青菜,有的种嫩葱,有的搭着瓜架……一个个小菜园,小到几厘地,大到两三分,既美化了人居环境,也扮靓了村落景致。

  据了解,巫溪县很多贫困村都开拓了“微田园”,刻板印象里脏乱差的落后村子,在这样用心的规划下,旧貌换了新颜。“村民虽住在村里,享受的生活环境却不比城里差。”巫溪县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困村与其他地方的差距。

红池坝镇茶山村宽敞明亮的卫生室。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在巫溪县红池坝镇,医疗上的转变也在改变百姓生活。以前只有乡卫生院,现在村村皆有卫生室。在茶山村,卫生室由一间破旧小屋,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房间,医疗设施、器械、药品样样俱全。在贫困户的眼中,村医就是他们的“家庭医生”,是随叫随到的“乡村120”。

  在巫溪县凤凰镇木龙村,琯溪蜜柚正逐步成为全村脱贫增收的骨干产业。自2013年开始,木龙村便整合荒废土地种植蜜柚,五年来栽植嫁接苗75800株,栽植面积1800亩,果园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6.8%,村民收入有了新来源。

  ……

  据了解,巫溪县的脱贫之路,各方各面,各有探索,各有成效。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巫溪县通过搭建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吸纳贫困户就业;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全覆盖;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贫困户签约;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累计完成贫困户搬迁2.3万人;实施安全饮水项目,逐片逐户解决饮水难题。在产业增收方面,巫溪县积极构建“一村一品”生态圈,积极培育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全县贫困户户均落实1个增收项目……

红池坝镇茶山村新貌。新华网发

  数据显示:2014年,巫溪县识别贫困村150个,贫困人口8.6万人,贫困发生率18%;2018年底,巫溪县贫困村8个,贫困人口1.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25%;2019年底,巫溪县8个未销号村均达到销号标准,1.1万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0.7%。

  可以看到的是,这组递减数据背后,是重庆这个最偏远县城在脱贫攻坚路上不断努力的呈现,也让当地百姓看到自己脱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如同贫困发生率的持续递减,巫溪县在交通等多方面的脱贫探索,使得贫与不贫之间的空间由远变近,时间由长变短,贫困户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加,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日子就在眼前。而这“远距离”与“短时间”之间的转换,正是巫溪县书写给百姓的一份“脱贫答卷”。

菜单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