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6月5日电(王龙博)来自30多个国家的政党政要云集、国内外知名智库齐聚、发布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庆倡议》,日前举行的“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让重庆成为陆海联动话题的观点汇聚地。
“在带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强调陆海联动,有望成为重庆培育开放新优势的重要着力点。”一位参与论坛的智库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的重庆,一直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作为重要目标。率先开通向西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和向南通达东南亚的“陆海新通道”、 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式联运的通道网络,构筑了重庆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体系。
但面对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等新要求,重庆仍需加快培育开放优势,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重庆需在新环境下增强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意识。”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一带一路”正在全球营造出一个新开放格局和空间,加上国际环境也正处于变化调整期,重庆应该利用好自身的基础,通过积极地融入 “一带一路”提升开放水平。
当下,陆海联动正通过发挥陆路交通与海路交通的比较优势、推动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成为助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新动力。
“对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在陆海联动发展中有着独特优势的重庆而言,这既是新要求,也是新机遇!” 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波表示。
“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6月2日至4日在重庆举行。新华网发
集装箱指数是观察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窗口。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5月对外发布的《中国集装箱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51亿标准箱,同比增长5.20%;铁路集装箱发送量1375.1标准箱,增速则高达33.40%。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一直以海运为主,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为包括中欧班列在内的陆上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陆上运输的快速高效,为全球贸易物流组织提供了新选择,也让内陆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可能。”
近年来,随着开行规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中欧班列逐渐与海运相联结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将是海洋和陆地共同的时代,陆海联动发展势在必行。”业内人士表示。
来自重庆的数据显示,中欧(重庆)班列目前已累计开行3000多班,去年一年就超过1000班,并建设了德国、俄罗斯等国外的集散分拨点超过40个;“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也已累计开行超1000班,货物目的地覆盖全球6大洲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个港口;去年才开通的从重庆到宁波的渝甬铁海联运班列也已开行140多班,增速超出预期。
“这显示作为中欧班列和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对接点,重庆一直是‘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的先行者。”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说,以重庆为关键节点,可以实现陆地国家与海洋国家交流对接,共享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张波看来,中国新的开放格局决定了陆海贸易联动的重要性,也必将加快贸易陆海通道建设的进程。“重庆正在逐渐成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陆海贸易枢纽,可谓占的先机,优势明显。”
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进行讨论。新华网发
“目前重庆做了全世界领先的一件事,率先创设了铁路提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巡视员刘培林表示,像这样的制度探索如果形成经验,参与陆海联动发展的各方都将受益。
在重庆举行的论坛上,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之外,陆海联动发展更应注重产业联动、规则联动。
当前,国际贸易规则大多主要是基于海运来构建,陆上贸易规则相对缺失。“事实上,这将成为影响陆海联动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张波表示。
刘培林认为,当前快速发展的大数据等技术,为陆海联动发展中的规则联动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应该在保证有关各方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共建信息交换和调度的平台和网络,这将大幅简化便利贸易流程,同时以‘互联网+’理念构建智慧口岸 ,并探索适应于陆海联动的金融创新服务。”
“过去,参与国际产业合作更多是靠海港的地区,但‘一带一路’让内陆国家和地区也迎来了机遇。”一位与会人士指出,内陆的产业产品可以借助沿海的港口优势、服务优势,销往全世界各地。沿海的产业产品,同样也可以借助内陆的开放平台完善布局。
易小光表示,在内陆地区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助于带动相关区域融入全球产业链,并吸引高端国际化要素集聚,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以地处内陆的重庆为例,完全可以通过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共性合作,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着力培育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业态。”易小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