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将于5月17日发射。新华网 王龙博 摄
新华网重庆5月8日电(王龙博)创业三年时间,舒畅说自己如今仍然会被质疑。
“现在,我都不会回应和争论,有时反而更冷静。”5月8日,在宣布了旗下首枚OS-X火箭“重庆两江之星”的首飞时间后,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CEO舒畅笑着对现场的媒体记者说。
按照计划,“重庆两江之星”将于5月17日左右在西北某基地点火升空。顺利地话,这将是国内发射的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
对国内大部分普通民众而言,民营商业火箭仍是个新鲜事物。“但事实上,我们的M系列火箭订单已排至2020年,X系列火箭订单已排至2019年。”舒畅说,自己的目标是两年内实现盈利。
作为某种程度上综合国力的特殊体现,航天领域长期由“国家队”主导。美国在多年之前将其向市场开放,众多民营航天企业随之诞生,包括如今频频引来关注的SpaceX等。
2015年前后,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始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零壹空间,成为国内首家营业执照上写着“运载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营企业。
零壹火箭飞行概念图。新华网发
2015年8月,北京零壹空间成立。
当年底,企业拿到第一笔融资,规模超过1000万元,于是开始从动力、电气、结构、地面、质量、计划等等,组建了一个个专业的团队。
“一开始,我们就将目标市场放在微小卫星上,也就是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卫星系统。”舒畅说。
近年来,微小卫星已在通讯、遥感、电子、侦察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发射领域,却常常要等国家队火箭搭载的机会。这样一来,一方面发射时间不固定,另一方面发射费用较高。
“如果能将发射价格降下来,发射频率提高上去,简化发射流程,仅微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就可能是个千亿级规模。”舒畅表示,这正是零壹空间的潜在市场。
经过技术攻关,2017年12月22日,零壹空间X系列火箭发动机整机试车在江西取得成功。试车成功,意味着我国民营企业也掌握了火箭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我们内心更想去做一个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就是埋头苦干,会把技术做得特别特别好,在一些细分的领域,能成为中国乃至国际上有优势的企业。”舒畅说。
如今,零壹空间已经累计获得了三轮、总金额接近5亿元的融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零壹空间自主研制的OS-X系列火箭及OS-M系列火箭产品研制、民营商业航天上下游产业布局与零壹空间总装能力建设等。
在“重庆两江之星”发射后,零壹空间火箭将2019年将在两江新区商业火箭研制基地实现量产。“预计将在2020年实现年产30发以上M系列和20发以上X系列火箭的能力。”
重庆零壹空间智能火箭总装基地概念图。新华网发
如今,零壹空间已在北京和重庆两座城市进行了布局, “北京主要是研发团队,而重庆主攻生产、总装这块。”舒畅说。
对于选择落户重庆的原因,舒畅坦言,重庆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尤其是军民融合很有潜力,与北京能够形成优势互补。“此外,重庆政府层面对航天行业的热情,也能我们选择重庆的重要原因。”
“当时我们在选择落户城市时,有不少地方都找我们谈过,有一座城市谈得非常好,就差签约了。”舒畅回忆说,也是在那时,重庆政府层面与之联系上,邀请他与团队来重庆洽谈。
随后的场景,让他印象深刻。他说,自己就两个人抵达约定地点,而重庆这边却又有十几个人。“这样的阵势,让我有些受宠若惊,因为这足以看出重庆的诚意,以及对航天行业的决心。”舒畅说,那一次的洽谈非常愉快,可谓一拍即合。
2017年5月,重庆企业两江航投出资支持零壹空间发展,成为吸引零壹空间落户重庆的又一大理由。
如今,在即将首飞的“重庆两江之星”火箭研发制造团队里,已经有不少来自重庆的工程师。目前零壹团队里重庆籍员工占比超过30%,总共11人的总装团队里,其中8人都来自重庆。
舒畅说,现在公司也在不断招收优质的应届生,如重庆大学就是良好的人才储备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造火箭是一项复杂的产业,会涉及到上游的电子产品、发动机制造、复合材料、机械加工等成熟的行业领域。目前零壹空间的电子公司也已成立,已经在跟重庆谈合作。往下游涉及卫星应用领域,虽然现在重庆市卫星公司布局还不够,但如果发射成本持续降低,卫星公司将会被吸引过来,同时牵引很大一部分卫星及卫星应用的产业。
近年来,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已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初步搭建了通航产业“制造+运营+服务”、运输航空业动力“整机+零部件”、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研发+制造+供应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累计引进项目近20个,投资超过300亿元。
当地学者指出,如果零壹空间在渝发展顺利,将帮助重庆在探索军民融合方面提供崭新的案例。“民营航天领域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之一,不排除落户重庆的民营火箭企业将成为科技领域新的‘独角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