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江湖菜“来凤鱼”背后的生态启示

" 铁腕治污,损失只是暂时的,效益却是长远的。 "

阅读全文
作者:李海岚

    

    今年9月21日,璧山区作为重庆唯一入选区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殊荣。新华网发(谢捷 摄)

    新华网重庆11月1日电(李海岚)“来凤鱼”是重庆市璧山区的特色美食。

    不过,据璧山区环保局副局长罗俊介绍,目前来凤鱼的鱼大多来自外地。“我们现在有一个计划,让来凤鱼实现生产、加工、售卖都在璧山本地完成,让这道美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璧山造’。”

    一个环保局副局长,为何如此关心一道地方美食?这不得不跟璧山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联系起来。

    今年9月21日,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璧山区作为重庆唯一入选区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殊荣。

    据有关权威媒体报道,此次评选共涉及全国25个省市,入选46个县、区、市。

    在全国上下都齐心抓生态促环境的态势下,璧山区能脱颖而出,成为重庆第一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誉的区县,可见其在生态治理上下了功夫。

    荣誉即是压力。获得殊荣之后的璧山,面临的是在生态环保上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好在经过几年的积累,我们有了一些生态治理的经验,对璧山乃至重庆其他区县在这个板块上的工作,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罗俊说。

    而让来凤鱼这道美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璧山造”,正是璧山区在梳理下一步生态治理工作中提出的一个点。

图为璧山区观音塘湿地公园,工人修剪水草,为水下森林美容。新华网发(谢捷 摄)

    随着居民对食品健康与安全的重视,在鱼类食材中,生态鱼逐渐成为饭桌上的特色美食。而健康肥美的生态鱼,离不开良好的水生环境。

    “璧山造” 来凤鱼的最初想法便来源于璧山区的水环境治理。“只有良好的水生环境,才能喂养出安全健康的生态鱼,也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获得来凤鱼品牌的长远发展。”罗俊表示。

    近年来,璧山区对全域水体实施严控严管,坚持“与水共生、依水发展”,在做好“水文章”上做了很多努力。

    从大的方面来说,璧山区持续投入推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强力推进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流域72条支流、溪河水利综合整治。数据显示,仅2016年一年时间,璧山区共计投入2568万元对璧南河城区段进行清淤、管网修复工程。

    “治理前,璧南河又臭又黑,沿河旁边的门面都没人要。现在沿河两边的滨水步道已成为市民观景、健身的好场所,老百姓来河里钓鱼也是司空见惯。”罗俊表示。

    由此,曾经横穿璧山城区的璧南河华丽转身,从昔日人人生厌的臭水沟,变成了庄奴先生歌词里的清清小河,成为“小城故事”的模范版本。

    农村山坪塘和精养鱼池也是重点整治对象。如何治理?璧山区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把整改工作纳入当地生态创建的考核中。

    据介绍,璧山区将对全区范围内的95座水库、4100多口山坪塘和直接影响饮用水源地或次级河流水质的1312个精养鱼池进行集中整治,时间限度为三年。三年之后,这些水域的水质必须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

    “其中,经过生态修复并达标的山坪塘和鱼池,则可以用来进行清水养鱼。”罗俊介绍。水环境治理好了,有了优质的渔业生产条件,“璧山造”来凤鱼则有了实现的可能。

    而这个想法的实现,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璧山生态养鱼产业的发展,也不排除未来的生态养鱼产业成为璧山新的经济模式,即:良好的水生环境——生态养鱼大规模发展——来凤鱼做大做强。

    可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并不冲突。至少璧山的这种尝试,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

 图为鸟瞰观音塘湿地公园。新华网发(谢捷 摄)

    其实,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璧山区在这几年的经验积累中,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处理法则。

    “决心要狠,动作要硬!”诚如璧山区环保局副局长罗俊铿锵有力的这八个字,璧山在破解快速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上,确实做到了“铁腕”。

    2009年开始,璧山区以璧南河污染整治为入手,用“铁腕治污”倒逼经济转型。2010年以来,璧山关闭、搬迁污染企业数百家。同时,璧山还在重庆率先出台“环保负面清单”,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列入“黑名单”杜绝准入。

    由璧山区环保局提供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资料中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璧山全区累计关停污染源1137个;其中,工业污染源593个,养殖等其他污染源544个,年产值最高的达19亿元。规范整治污染源2890个;其中,工业污染源1149个,养殖、餐饮等其它污染源1741个。

    关停和整治污染企业,对于缓解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言,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经济发展怎么办?

    事实上,关停有关污染企业期间,璧山在经济上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很大的影响。数据显示,关闭污染企业让璧山损失了100亿元工业产值。

    “损失只是暂时的,效益却是长远的。”一直处在环保岗位上的罗俊介绍,污染企业关闭后,倒逼了璧山产业转型,一批低污染、低能耗企业相继入驻,形成了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的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了传统产业向新的主导产业转型,规上工业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

    “拿100亿换1000亿,这个买卖谁敢说划不着?”罗俊笑道。而纵观璧山近几年来的工业总产值变化,璧山仿佛吃到了一根长长的“甜甘蔗”。

    伴随着铁腕关停污染企业,璧山工业不断提质提效、规模倍增,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近年璧山生态保护与工业转型的相得益彰。

 

图为市民在璧山享受生态治理带来的宜居环境。新华网发(谢捷 摄)

    提到璧山的生态治理,就不得不提到璧山近年来大力改善的人居环境。从庄奴先生生前给璧山的作词中便可见一斑。

    “青山美美,绿水美美,芳草树叶脆,梦里的小而美。小鸟门前唱,蝴蝶窗外飞,蜜蜂去又回,爱上了小而美。”这样的描绘,让人如同走进了近乎原始的大自然间。

    “这样美好的生态环境来自于我们始终坚持‘深绿城市’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环保‘五大行动’。”说起这个话题,罗俊满脸自豪。

    据了解,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璧山借鉴国内外中小城市发展范例,提出建设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深绿城市”,并摸索出一套公式:环境保护+景区化城市+低碳发展+循环经济=深绿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着眼“最佳人居环境”,倾力建设和美璧山。

    有了公式,接下来自然就是执行。由璧山区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

    近年来,璧山区对辖区1050家餐饮单位实施油烟净化治理;在产的38家砖厂全部实施烟(粉)尘和二氧化硫达标整治;完成30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达标治理;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任务1283辆。

    同时,璧山区投入专项资金30万元增建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显示,2015年、2016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比例分别为92.5%、92.4%。

    此外,璧山区还开展“千种植物进城”活动,引进2700种乡土、开花、观果等植物进入城市,推动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

    有统计显示,我国南方城市的植物品种,一般为300到500种;北方城市的植物品种,一般为100到300种。根据璧山提供的数据可以推论,目前的璧山或已成为全中国植物品种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体现在环境本身,也体现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的氛围上。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也持有相应看法,“一座城市需要有完善的功能,才能为老百姓生活带来便利,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

    璧山在这块工作上有何作为?

    近年来,璧山围绕人出生到终老的“人生链条”,在每个“人生节点”都布局了高端项目。

    “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职教,到就业、居住、看病、购物、娱乐、健身,再到养老、殡葬等重要的节点都有高标准的服务体系”,如此,满足了市民不断变化升级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自然就能把人留下来。

图为璧山区环保执法人员用无人机巡查河道水域。新华网发(谢捷 摄)

    今年4月26日,璧山通报一起环保监管履责不力事件。通报称,璧山区大路街道违规引进废气污染企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在该起事件的处理结果中,一组数据引起了新华网的注意:扣减大路街道2016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扣减大路街道2016年生态创建考核分值2分。

    据介绍,璧山区不仅实行区河长办与区生态办合署办公(简称璧山区生态河长办),还制定《璧山区2017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将相关工作等纳入考核范围。2015-2016年间,璧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度占到党政实绩工作考核的比例21%-34%。

    考核分数由璧山区区生态河长办年底根据每次生态创建督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计算出各镇街、相关部门当年度生态创建工作得分。

    得分在60分以上的单位,其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该项指标得分按考核分值比例进行套算;得分在60分以下的单位,其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该项指标分值计零分,党政主要负责人将面临书面检讨,全区通报批评,并取消该单位当年所有评先评优资格。

    璧山区2016年的考核数据显示,当年,15个镇街扣分幅度由3.5分到35.9分;3个管委会扣分幅度由1.6分到3.4分;21个部门中有8个部门被扣分,扣分幅度由1分到5.3分。考核分值按比例折算后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折算后扣分最多的达8.98分,扣3分以上的达5个。

    此外,为避免偏远镇街迫于经济压力引进污染企业,璧山区建立了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开展镇街对接帮扶,镇街最低财力保障线达到2000万元。同时创新财力扣减制度,凡是新引进1户污染企业,扣减该镇街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扣减总额按引进污染企业数量累加计算。

    也就是说,如果有镇街违规引进污染企业,面临的不仅是生态考核上的扣分,还会减少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大路街道就是一个例子。

    可以看到的是,璧山区能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誉,与其采取的这些环保措施密不可分。“这些措施,不仅是璧山再度发力生态事业的有力筹码,重庆其他区县也应从中吸取经验。”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完)

  • 今年9月21日,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璧山区作为重庆唯一入选区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殊荣。
  • 曾经横穿璧山城区的璧南河华丽转身,从昔日人人生厌的臭水沟,变成了庄奴先生歌词里的清清小河。
  • 伴随着铁腕关停污染企业,璧山工业不断提质提效、规模倍增,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近年璧山生态保护与工业转型的相得益彰。
  • 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璧山借鉴国内外中小城市发展范例,提出建设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深绿城市”。
  • 2015-2016年间,璧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度占到党政实绩工作考核的比例21%-34%。
菜单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