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乡村旅游扶贫:“重庆北极”样本分析

" “重庆北极”响亮的名称脱胎于区位,仰仗于资源,成就于产业。 "

阅读全文
作者:邵以南

城口县生态资源富集,气候宜人。新华网发(王国庆 摄)

    新华网重庆8月23日电(邵以南)太平村人声鼎沸,气氛鼓噪。当地群众与来自四川、重庆主城等地的游客寻着锣鼓声,不断向中心广场聚集,即将举行的主题活动正在此造势。几年前,这样的场景,重庆市城口县北屏乡并不多见。

    地如其名。北屏乡位于重庆最北端,接壤川、陕两省,是城口北大门,也是该县“重庆北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的6个成员乡镇之一。

    2016年4月,在城口县委、县政府主导下,东安镇发起召开了北屏、岚天、河鱼、东安乡村旅游扶贫协作座谈会,各乡镇达成一致共识,“重庆北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应声建立。2016年11月,高观镇、龙田乡相继加入,示范区成员增至6个。

    “重庆北极”全境处在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800-2600米之间,人口4.6万,其中贫困人口2251户7681人,贫困发生率16.7%,是重庆市及秦巴地区经济较为贫困落后的区域之一,脱贫攻坚难度大、担子重。

    大山横亘,岭高谷深,河流纵横。幸运的是,贫困与落后使这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得以保护留存,为当下的跨越奠定了基础,“生态立县、旅游富民”也正是重庆市城口县实施本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

    响亮的名称脱胎于区位,仰仗于资源,成就于产业。

北屏乡太平村食药用菌大棚内,何立坤展示由松坤菌草公司培育的鹿角灵芝。今年这家企业将生产30万袋鹿角灵芝。新华网 邵以南 摄

    8月17日启动的北屏乡农旅融合观光采摘体验节将持续一周,黄心猕猴桃、西瓜、葡萄已至成熟时节,等待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感受田园乐趣。启动仪式把主要时间交给了一场并不“专业”,却热闹非凡的文艺演出。

    “盛会”当前,田间地头已难觅劳作身影,城口县松坤菌草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太平村打造的18个食药用菌大棚也不例外。

    “平日里,每天都有二三十名农户在这里轮流务工,一年下来每人能挣到1万多元。”何立坤捧起一筒灵芝在手里掂了掂,“今天凑热闹,也算给大家放假了。”

    何立坤是地道城口人。在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系求学期间,他接触到一项以草代木培植食药用菌的技术:菌草。这是该校于全球率先取得突破的一项综合循环技术。相较以往砍伐树木作为培养基,给水土生态带来破坏,菌草是经由筛选培育、适合菌类生长的优质草,种植简单、成本低廉,亩产可达20吨。利用菌草培育食药用菌,周期短、品质高,通常120天左右即可成熟。把菌草和农作物秸秆混合,还可作为生物能源和畜牧饲料,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在这之前,打破木腐菌与草腐菌的生产界限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2012年-2015年,商务部将菌草技术列入中国援助非洲农业项目,何立坤作为4人专家组中最年轻成员,前往南非和莱索托开展技术指导,同年回国后,他辞去了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的工作,决定回乡创业。2015年9月,松坤菌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半年之后,30亩工业化食药用菌种植大棚基地实现了该产业在城口县零的突破。

    2017年是何立坤事业步入正轨的第一年。按照计划,松坤菌草公司今年将完成30万袋鹿角灵芝、20万筒香菇、20万筒黑木耳、10万筒猴头、2万袋红平菇、2万袋黄平菇以及60亩羊肚菌的生产,纯利润预计达280万元以上。

    在何立坤看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必须紧紧依靠创新。技术上,企业透过改良普通灵芝,培育出特有的鹿角灵芝;产品上,将食药用菌加工成盆景,创造艺术观赏价值;业态上,打造蘑菇主题餐厅,依托大棚基地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采摘乐趣。

    北屏乡明确农旅融合,以观光采摘为主线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子,要追溯到2011年。该乡河谷沿线10平方公里土地被城口县规划为“大巴山(城口)特色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太平村因地势平坦,区位条件相对优越,成为园区核心展示区。

    然而,直到这个“抱团”属性浓厚的示范区成立,北屏才真正对突出农业和民俗特色,因地制宜把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避暑养生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的思维抱有底气。2016年以来,该乡先后开展了“邂逅北屏,发现重庆最北端”、“春约大巴山”等乡村旅游系列活动,还与“北极”成员乡镇联动实施数次游客互送。

    “天气凉爽,很适合避暑。我刚刚摘的这一串葡萄少说有3斤,颗粒饱满,尝了一下,汁非常多,很甜。中午还准备到附近的森林人家体验一把土豆宴。”来自重庆主城江北区的张女士告诉新华网,两天前,她和丈夫带着儿子来到城口,计划在这里待上三五天。

 

北屏乡农旅融合观光采摘体验节首日,各地游客蜂拥而至,结账区域难寻立锥之地。新华网 谭云峰 摄

    公开资料显示,在本轮脱贫攻坚中,太平村特色农业观光园已流转土地500余亩,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高标准农田治理,旱能灌、涝能排,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透过招商引资,先后引入农业龙头企业4家,建成了苗木苗圃100亩,高山猕猴桃采摘园100亩,晚熟李采摘园70亩,富硒冬草莓采摘园30亩,葡萄采摘园70亩,和食药用菌栽培基地30亩。

    乡党委书记李成红告诉新华网,尽管刚刚立足,但和其它企业一样,松坤菌草公司已经同北屏乡农户,特别是建卡贫困户建立起了系统的利益连接机制。以太平村为例,做法概括起来有三个层次。

    土地集中流转整治。太平村以社为单位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合作社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进行农田整治,实行田块归并,变小田为大田。

    村委统一对外出租。整理后的土地由村委会对外出租给农业企业,与企业约定土地租赁期限、土地租金、土地粉红和劳动用工办法,构建起统一的土地流转和用工秩序。

    劳动力排班轮流务工。由各社将土地流转户的劳动力进行分类,根据企业用工需要轮流排班,尽量保证每个流转户劳动力都能透过务工争取收入。

    新华网梳理发现,遵循这一套路,截至目前太平村全村已成立了3个土地合作社,累计流转整治土地450亩,涉及社员170户735人,其中贫困户25户。李成红说,土地流转户每亩地不仅能稳定获得600元土地租金和100元土地分红金,平均每亩地还可赚取4000元以上的劳务收入,今年,土地流转户户均预计可实现增收1-2万元。

“大巴山森林人家”方兴未艾。这个城口县近年来重点培育的民宿品牌已成为全县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新华网发(张昌军 摄) 

    以企业+合作社+农户为基础,金融“活水”正在为城口注入新的增收模式。

    新华网注意到,今年以来,该县创新产业扶持办法,把2000万元风险抵押金由金融机构按照1:20放大为4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全县建卡贫困户每户能贷到3-5万元,借贷周期1-3年,期间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全额贴息。

    “这笔钱发给农户不能坐吃山空,我们要引导其发展产业,才能将资金用尽用全,实现预期效果。”李成红进一步解释说,建卡平困户将贷款作为股金入股龙头企业用于日常运作,企业按每年6%的比例定额分红,贷款到期时则由企业偿还。按照一户本金5万元算,一年下来就有3000元的稳定收益。

    经由销号、精准再识别,北屏全乡现有386户建卡贫困户,其中321户符合贷款条件,212户已经完成了贷款手续。他们中间,又有70户将股金投向了新兴的食药用菌产业。

    紧紧依靠发展特色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北屏乡乘势而为。

    “城口生态优势突出,过去我们乡畜牧散养污染大、收益低,与产业发展定位格格不入。”李成红认为,今年以来,有鉴于龙头企业相继落地成长,全乡重点发展食药用菌、中药材和山地鸡三大特色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以食药用菌为例,贫困户可向企业赊菌苗菌袋自主培育,后者负责技术指导,成熟后除去成本,再以保底价格进行回收;一个大棚平均占地180平米,政府按照每平米5元的标准补助。

    然而,并非所有建卡贫困户都有条件自建大棚。“一块平地并不好找,何况不少土地在这之前已经流转给企业。”对此,北屏的做法是,结合正在进行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试点,以乡政府名义成立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40亩土地,乡政府投资作为入社贫困户股金,发展食用菌产业,在未来同企业及各类渠道签订产销合同。

    李成红算了一笔账,单个标准菌棚一年净收入在15000左右,一亩地可建3个棚,40亩土地年均收益180万元,再加上贫困户投向企业的产业扶持贷款每年6%固定分红,北屏乡实现今年重庆市确定人均3500元年收入的脱贫验收标准得到坚实保障。

位于东安镇境内的黄安坝高山草场,晚霞映山,层峦叠嶂,是令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的取景地。新华网发(王荣 摄)

    目前,没有信息表明城口县打算为示范区“扩军”。如何坚持差异化发展、增进成员间密切联动,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主导地位,丰富产业内涵,是城口县接下来发展“重庆北极”乡村旅游,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看点。

    东安镇是城口传统生态大镇、农业大镇、林业大镇。以“高山生态旅游”为抓手,该镇围绕“中国大巴山最美乡村”目标和“巴山原乡,中国亢谷”品牌定位,布局了亢谷-黄安坝草场,并成功创建4A级景区。值得一提的是,发迹于东安镇的“大巴山森林人家”,是城口县着力打造的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品牌,突出“森林”和“人家”特质,以此推动旅游扶贫开发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584户,床位8394张,带动区域内1200余户3750人从业乡村旅游,其中建卡贫困户800余人透过开办森林人家、销售农特产品、帮工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乡村旅游,农、商、旅深度融合态势正在形成。

    高观镇围绕特色中心集镇建设,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上充分考虑利于区域主导产业培育和乡村旅游布局,打造大县城和大景区的重要供给保障地和游客承接点,重点培育壮大蔬菜、核桃两大主导产业,做精做特美丽乡村。

    寻小桥流水人家,品农耕民俗文化——这是河鱼乡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发达的生态农业和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提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该乡透过做响农耕文化品牌,把自驾游、体验农耕活动、品尝农家特色美食等旅游项目有机串联,力争打造“重庆北极”乡村旅游精品。

    同样立足生态旅游的岚天乡则透过打造“一中心四集群”,营造庭院廓桥、茂林修竹、小桥流水式的大巴山“江南小镇”,其中,红岸集群五色斑斓、彩叶映秋的“大巴山梦幻彩叶带”正在加紧形成,依托“大红岸山”入秋层林渐染的独特景象,建设高峰观景台设置最佳绘画摄影创作点,力争创建重庆市乃至国家级美术摄影创作基地。

    湖库是龙田乡的独特资源。依托夜雨湖、秋池、蹇家湾水库等,打造以高山湖泊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并依托政策扶持培育示范产业,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新华网注意到,去年以来,“重庆北极”先后推出了北屏-岚天-河鱼-东安乡村旅游环线;组织旅游资源勘探力量,以北屏乡渝陕界梁为起点,途径北屏乡腰子田、南天门,岚天乡黑老杷、锅底凼,最后到达河鱼乡畜牧村,总里程约60公里,探寻出一条串联徒步旅游线路。围绕旅游环线景区景点,按照辖区负责制原则加快推进景观平台、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连接道路等公共旅游设施建设。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高度重视旅游活动效益,相继策划开展了“萌情大巴山,消夏旅游季”系列活动,河鱼乡农耕旅游文化节、黄安坝原花甸露营节、岚天乡首届露天烧烤音乐节、北屏乡“重庆北极”农旅融合观光采摘体验节、原乡小镇第一届任河溪钓等活动,“重庆北极”环线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增效益。据统计,城口县“重庆北极”示范区成立以来,旅游综合收入已实现8500万元,为建卡贫困户户均增收约2500元,乡村旅游扶贫取得了良好成效。

菜单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