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学校转型发展:产教融合是切入点、“牛鼻子” |
以专家教授双职双挂为纽带,加强校企人员互动交流,真正了解对方需求,真正建立起常态的工作交流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产教融合的互推机制。这样产教融合就融为一体了,老师和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和企业建立较深的联系和感情,从思想上没有和企业脱离。 |
观点 |
加快打造应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
学校近年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通过在校内各实验室和研究所实行“助研”制度,聘请本科生和研究生担任实验室的助理研究员,学生即便是本科学习,也能够参与到老师的研究,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科学研究、申报课题,到企业里找项目、找课题。对学生的科研和适应市场、适应企业的应用型研究的训练,就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观点 |
开展行业精神教育 服务重庆及西南地区石油行业 |
毕业生具有较广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具有“下得去、留得住、上得来”的职业品质,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定位准确、吃苦耐劳、适应性强,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
观点 |
利用“高校资源”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人才 |
发挥区位优势,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学校立足重庆,强化校地合作交流,整合学校资源,服务地方乃至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学校与重庆西永、璧山、永川、江津等区县和工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企互访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