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铅笔、剪刀、玩具零件、意外撞击等平常物品和场景,都可能成为儿童眼外伤的诱因。一旦发生意外,许多家长会慌了神,有的凭“老经验”用偏方处理,有的认为“孩子没喊痛就没事”,这些错误做法,可能让小伤酿成终身遗憾。
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小儿眼病及视光科主任李全兰提醒,儿童眼外伤急救处理极为关键,错误应对会加重伤害,错过黄金治疗期,导致不可逆视力损伤。以下是常见的儿童眼外伤处理误区及正确做法:
误区一:盲目“偏方处理”,加重伤害
孩子眼睛受伤时,部分家长会按传统做法,用猪油、唾液、香油或草药汁涂抹伤处,或用热毛巾热敷。这些方法潜藏巨大风险。
猪油、香油等油脂类物质会在眼球表面形成密闭层,若伤口有细菌,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引发严重感染。唾液含多种细菌,直接接触伤口易引发感染。眼外伤伴随出血、肿胀时,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重出血和肿胀。
正确做法:孩子眼部受伤后,家长要立即制止孩子揉眼,用干净纱布轻轻覆盖眼部(避免按压),然后前往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就诊。途中尽量让孩子闭眼休息,减少眼球转动。
误区二:“孩子没喊痛=没事”,延误治疗
儿童眼外伤有特殊性,孩子对疼痛敏感度相对较低。特别是眼球内部损伤,如角膜破裂、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初期可能无明显疼痛,但损伤会持续加重。
眼球内部组织如玻璃体、视网膜损伤后,黄金治疗时间通常只有4-6小时。超过24小时,感染和失明风险会大幅上升,等孩子喊痛才就医,往往已错过时机。
正确做法:孩子眼部受外力撞击或异物戳碰,无论是否喊痛、外观有无明显红肿,家长都应立即带孩子就医。就医时如实告知医生受伤原因和时间,以免影响医生判断。
误区三:自行处理“眼内异物”,造成二次伤害
“异物入眼”是儿童眼外伤常见情况,如沙子、灰尘、小颗粒玩具零件等进入眼睛。许多家长会直接用手揉、用棉签挑,或让孩子用力眨眼,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异物划伤角膜,引发角膜炎。若尖锐物体如小玻璃渣、金属碎屑等进入眼睛,强行取出可能使异物刺入更深,损伤晶状体或视网膜,造成更严重后果。
正确做法:若异物在睫毛、眼角等眼睑表面,可让孩子轻轻闭眼,用干净流水缓慢冲洗眼睑,注意水流不宜过急。若异物在眼球表面,或孩子出现畏光、流泪、睁眼困难等症状,切勿自行处理,应立即前往专业眼科医疗机构,由医生用专业设备取出异物并消毒。
预防措施:守护孩子的“心灵之窗”
在家具边角安装防撞条,防止孩子摔倒时撞到眼部。
妥善收纳尖锐物品,如剪刀、美工刀、铅笔等。儿童使用铅笔时,建议选择圆头铅笔,避免笔尖过尖。
避免孩子玩弹弓、仿真枪、激光笔等危险玩具,这类玩具可能造成严重眼外伤。
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眼睛不舒服时不要用手揉,遇到他人打闹及时避开,若有异物入眼或受伤,立即告诉老师或家长。儿童眼外伤急救没有“第二次机会”,任何眼部受伤都应优先就医,如实告知伤情,避免心存侥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