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美誉度 稳住壮大“基本盘” 开州农业增加值今年有望超百亿元-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0/05 09:44:40
来源:重庆日报

提升美誉度 稳住壮大“基本盘” 开州农业增加值今年有望超百亿元

字体:

开州三峡药博园。(受访者供图)

  “这几年我留在村里搞产业,收入并不比在外面打工差哟!我包下了近20亩茶园,去年收入5万多元。”日前,开州区大进镇红旗村廖伯轩高兴地告诉记者。近年来,大进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园种植面积达1万亩,并打造出“巴渠茶”品牌,成为目前我市唯一入选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名单的乡镇。

  “大进镇是我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典型之一。”开州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开州区粮、油、猪、中药材等产量位居全市前列;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64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达标村193个,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农业总产值约154亿元,居渝东北第二位。今年,开州区农业增加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从米袋子到菜篮子”的保供基地

  今年丰收节期间,赵家街道开竹村,层层梯田染上丰收的金色。收割机轰鸣,几个来回就将一块稻田收割干净。

  “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三四十亩,又快,成本也不高。”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粮食生产者”称号的陈流江,抓起一把刚收割的稻谷,开怀笑了起来。

  陈流江是开州有名的种粮大户,规模化种植水稻已有19年。今年8月下旬开始,他种植的1500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

  “我们有大小40多台机器,从插秧、打药、收割、烘干到加工包装,全部都实现了机械化。”陈流江介绍,现在每亩田的种植成本从人工时代的1200元下降到600多元,通过加工环节可进一步提升稻米附加值,而收割完的土地将播种油菜,通过稻油轮作,实现“种粮油有搞头”。

  “米袋子”充足,“菜篮子”也丰盛。

  在南门镇清江河畔,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白色的大棚连绵成片。大棚内,来自山东寿光的资深技术员韩象军,正在为蔬菜种植大户讲解“智慧种菜”:使用无土栽培,物联网实时测量温度、湿度、土壤墒情,平均亩产值能超过1万元……

  在位于铁桥镇的重庆市钱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规范化养殖基地内,猪舍的通风、控温实现了全智能化,猪儿则“自助”进食、饮水,一个猪场只需十余名管理人员就能年出栏5万余头生猪。

  近年来,开州积极推进经营主体提能工程,鼓励像陈流江这样的能人从事农业产业。目前,该区已发展5800余户种植养殖大户、1640个家庭农场、15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5家农业社区化服务组织年服务面积达60万亩。

  “众多活跃的经营主体,为全力创建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州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州是我市粮食播种面积最大的区县,去年播种面积超过173万亩,并获批创建部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全国节水增粮推进县、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有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699家,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出栏量位居全市第三;播种蔬菜面积37.2万亩,不仅供应重庆本地,还远销沿海地区。

  未来,开州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布局,建设汉丰湖和浦里城郊绿色农业产业环、江里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群和北部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群,打造万达开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带和万开云生态效益农业示范带,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建设。

  “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产业转型

  “10月就要收木香了!”望着身后连绵的木香地,关面乡泉秀村药农唐祖亮,难掩欣喜之情。

  木香根茎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的功效。自上世纪末大规模种植以来,“开县木香”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药材收购商和中药材加工企业的抢手货,其木香产量已占全国的40%。泉秀则成为“中国木香第一村”,其木香产量占全国的26%。

  “最初种植木香,我们简单烘干后就卖,挣个辛苦钱。”唐祖亮说,现在公路修上了山,建起了电烤房、800平方米初加工厂和2000立方米冷链仓储,80%的木香鲜货能就地增值,销售给北京、上海等地企业。

  目前,开州以木香、玄胡、杜仲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位居全市首位;道地药材市场交易额占大三峡大秦巴区域的1/3,成为秦巴地区重要的药材生产与交易地;开州浦里片区,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抓紧建设,目前已有19家企业入驻,形成从“一棵药苗”到“中药片制剂(颗粒)”的全产业链发展,产值超过60亿元。

  除中药材外,开州还发展起较完善的产业链。

  在重庆天邦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品质优良的“开县春橙”在采收24小时内,被加工为鲜美的橙汁,产品附加值翻番,企业年产浓缩橙汁、NFC橙汁2万吨以上。

  在开州锦开香肠加工车间内,通过现代化设备,大热天也可以“复刻”地道的腊月熏制的香肠,实现从“一头猪”到“一根肠”的生态养殖链。目前,“开州香肠”和腊肉加工企业、作坊已有300余家,开州香肠年产量居全市首位。

  在陈流江建起的开竹大米生产车间内,新收获的稻谷经烘干后加工,再过秤、打包,小区团购价达到每公斤6元。加工后的碎米、糠壳等,可以再细分再销售,实现“一米多吃”“粮头食尾”的全产业链格局。

  “我们以‘农头工尾’为主,强链补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州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开州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43亿元,拥有市级以上名特优新农业品牌289个,山地生态特色产业综合产值238亿元。

  下一步,开州将持续实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提能工程,到2027年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180亿元。其中,将通过强龙头、育链主等举措,新培育10家规上食品加工企业,力争每年新增链主型、科创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重点建设百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培育大进、白鹤、铁桥三个10亿级产业加工园,满月、关面等10个亿级产地加工园,让开州农特产品通过加工实现增值,并畅销海内外。

  “从田园到乐园”的农文旅融合

  “没想到,这个生态乐园居然是4A级景区,难怪那么漂亮,一家老小各得其乐,耍得不想走了!”日前,在位于竹溪镇的重庆竹溪生态乐园,来自万州的游客李琳笑着说。

  生态乐园内,不少工作人员就是乐园所在的灵泉村村民。村民熊昌群在乐园做保洁,每月收入近2000元。

  “10年前,我们这里可没现在漂亮。”熊昌群说。

  2019年,灵泉村开始探索符合村情的积分管理制度。在“最美庭院”评选活动中,以积分倡导、奖励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全村300余户积极参与,主动拆除违规搭建,整改庭院、增种花草。村里评出50户星级整洁户,而参与活动的村民都获得了相应积分,换取了日用品。

  整洁的环境吸引企业前来投资。2019年起,灵泉村构建“国企+村集体+农户”新型经营体系打造竹溪生态园,让田园变“花园”“果园”“乐园”,每年为就地务工的村民发放的工资就超过140万元,村民户均分红800余元。

  灵泉村是开州推动农文旅融合的典型。开州目前已建成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点)52个,推出精品旅游线路6条,打造出“大美大进”“天上满月”等旅游品牌。目前该区已有精品特色民宿53家,乡村旅游酒店712家,去年接待游客799万人次。

  下一步,开州将突出巴渝风、帅乡韵、乡愁味,围绕基础设施升级、乡村产业迭代、人居环境蝶变、乡村治理提级四个行动,实现串点、连线、拓面。到2027年,构建“户户通”路网,5G网络覆盖率突破90%;培育重点镇12个、重点村120个、和美院落1200个,形成以文峰、汉丰、厚坝为辐射点的环湖组团,以南门镇为辐射点的浦里组团,以竹溪为辐射点的江里组团,以满月为辐射点的康养度假走廊等4个现代化和美乡村示范走廊。

【纠错】 【责任编辑: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