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12小时研判预警 重庆“数字应急·防汛抗旱”系统高效应对洪水过境-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9/20 09:22:25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

提前12小时研判预警 重庆“数字应急·防汛抗旱”系统高效应对洪水过境

字体:

  9月19日,记者从重庆市应急管理局获悉,受前期涨水与新一轮降雨叠加影响,长江上游干支流水位持续上涨。据水文部门预测,预计至9月21日,长江上游干流、嘉陵江流域将出现较大涨水过程,潼南、铜梁、合川、北碚等10余个区县面临防汛压力。

  面对汛情,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依托数字重庆“1平台+3中心”架构,充分运用“数字应急·防汛抗旱”系统,实现洪涝灾害的智能研判、风险预警和调度指挥一体化运作。

防汛抗旱系统。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我们调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分析模型库,结合气象部门滚动预报,提前12小时研判出涪江、渠江、亢河、任河等流域存在较高洪水风险。”市防办工作人员指着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说,系统自动匹配智能预案库,迅速生成应对策略。

  基于研判结果,我市迅速对19个区县启动市级防汛应急响应。相关指令通过市、区县、乡镇三级治理中心及“141”基层智治平台,第一时间传达至一线指挥人员。

  “指令清晰、路径明确,还能实时反馈执行情况,我们根据系统提示提前组织低洼地区群众转移。”合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在现场指挥时表示。

  自5月1日入汛至9月16日,我市先后经历16轮强降雨过程,中小河流超警戒水位洪水达87次,超保证水位洪水27次,其余大小河流出现共计3767站次的1~9米不同程度涨水过程。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应急·防汛抗旱”系统在全市汛旱灾害的应急指挥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据统计,该系统目前已累计输出研判成果4034个,生成防汛抗旱决策参考2016份,触发智能响应300余次,响应颗粒度与精准度较传统模式提升100%。在“6·18”“7·8”等特大暴雨事件中,系统实现精准预警、智能调度,帮助5.5万余名群众提前避险转移,转移人数较前三年同期增长2.5倍,灾害损失持续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应急·防汛抗旱”应用不仅在实际防汛中成效显著,也获得专业技术界的广泛认可。该系统目前已取得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2025年2月,经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组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定,项目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洪旱灾害风险综合分析模型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2025年9月,该应用还荣获“数据要素X”大赛重庆赛区二等奖。

  “数字赋能正推动防汛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警、从经验判断转向科学决策。”重庆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系统功能,扩大覆盖范围,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的防汛抗旱新格局。

  当前,洪水正在过境,但在“数字应急”的支撑下,各项指令精准传达、救援力量有序调度、风险点位提前管控——智慧防汛已成为重庆应对洪涝灾害的坚实防线。(梁浩楠)

 

【纠错】 【责任编辑:邵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