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施家梁镇三胜村新建成的农村公路。(秦廷富 摄)
“现在可以把车开到家门口了,又方便又快捷。”7月3日,在北碚区施家梁镇三胜村,村民徐远其站在新建成的农村公路上,高兴得合不拢嘴。
让徐远其高兴的还有一条修到家门口的人行便道,将公路与村庄串联成环线,不论是步行还是驾车都非常便捷。
这些民生实事得益于北碚区施家梁镇人大从2022年3月开始推行的“三问”联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制度。2024年初,三胜村村民普遍反映,蔡家水厂至三胜村办公室段的四方咀公路损毁较为严重,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希望对道路进行提档升级。
今年初,在施家梁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农村公路建设、农村人行便道修建工程被票决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一个月后两项工程就正式动工,由北碚区交通运输委出资174万元进行改扩建公路,施家梁镇自筹资金新建人行便道。到6月底,长约1000米的主线和两条长约560米的支线,以及长约2000米的人行便道已全部完工,公路沿线180余户400多名村民将直接受益。
为推动和督促镇政府科学认真办理民生实事,施家梁镇人大还制定了《施家梁镇人大代表全程跟踪督办民生实事项目暂行办法》,组成了人大代表跟踪督办小组全程督办。聚焦全环节、全过程、全链条,不定期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督办活动,以“听、看、查”三举措推动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双达标”。
近年来,施家梁镇人大以“三问”联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全程跟踪督办民生实事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从项目征集阶段广开言路,到票决环节民主决策,再到实施过程中动态监督,施家梁镇人大将人大监督的“刚性约束”转化为推动民生工程落地的“硬核动能”,切实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2022年以来,施家梁镇人大通过“三问”收集意见建议58条,推动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8项,群众满意度达100%。
下一步,施家梁镇人大将大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纽带,对民生实事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以更实举措、更严标准推动民生实事办出温度、办出成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秦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