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处方”守护银龄健康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创新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7/01 16:03:40
来源: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重庆市老年病医院)

“营养处方”守护银龄健康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创新老年健康管理模式

字体:

  近年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重庆市老年病医院)(以下简称“市十三院”)积极探索老年健康服务新模式,将临床营养科深度融入老年健康管理,通过构建全流程干预体系,结合个性化营养支持、多学科协作及健康宣教,提升老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慢性病管理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构建“营养筛查-评估-干预-随访”全流程管理体系

  市十三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副主任营养师刘洁表示,许多住院的老年患者都面临着营养不良的问题,而营养不良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威胁到生命。

  针对这一现状,去年9月,市十三院开展老年住院患者营养诊疗专项行动,构建“营养筛查-评估-干预-随访”全流程管理体系,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营养保障。

  营养筛查需全员齐上阵。据悉,临床营养科团队定期对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使用、常见营养风险识别技巧等。

  “我们特别注重培养临床医护人员的营养风险意识。”刘洁介绍,现在各科室都能独立完成初步筛查,发现异常立即转介临床营养科。“这种‘全员参与’的筛查模式造福了更多老年患者。”

  临床营养科团队研讨住院患者规范化营养诊疗。

  在专业评估环节,临床营养科团队通过人体测量、膳食调查、人体成分检测、结合血液生化指标等临床数据,为患者提供精准评估。基于评估结果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一位偏好家常食材的老伯,我们就教他用鸡蛋、牛奶、鱼肉等补充优质蛋白质。”刘洁说。

  延续性随访是确保疗效的关键环节。市十三院还建立了完善的出院患者随访制度,通过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持续跟踪患者营养状况。

  据悉,行动开展以来,市十三院老年住院患者营养评估率增长了20%。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营养支持成为医疗常规,未来将继续完善管理模式,为更多老年患者筑牢健康防线。

  多学科协作+个性化“营养处方”

  过去,医院的营养科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主要依赖患者主动寻求营养干预。然而,这一传统模式正在市十三院发生根本性转变。

  如今,每周都能看到该院临床营养科的医师们活跃在普外科、泌尿科等病房,跟随临床团队一同查房,实时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将营养支持前移,帮助患者加速康复。这种“床边营养干预”模式,正是该院推动营养治疗从“被动等待”向“主动介入”转变的生动实践。

  这种转变在王奶奶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日前,王奶奶因慢性疾病而住院治疗,临床营养科医师在例行查房时发现其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问题。经过多学科团队评估,为她制定了包含营养补充和饮食调整的个性化方案。经过系统干预后,王奶奶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体力和精神状态都得到提升。

  这样的案例在市十三院并非个例。营养科与各临床科室的深度协作,正在让更多患者受益。比如针对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吞咽困难患者,临床营养科联合康复科共同制定干预措施,通过增稠组件类特医食品调整食物质地,在确保营养摄入的同时有效避免呛咳风险。而在面对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者时,临床营养科又与中医科、内分泌科强强联手,推出中西医结合减重门诊,将膳食指导、中药调理和运动干预有机结合,帮助患者实现科学减重和代谢改善。

  市十三院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营养管理服务。

  老年群体“营养教育”格外重要

  “我听邻居说得了高血压就不能吃盐了。”

  “朋友告诉我高血脂只能吃蔬菜。”

  在市十三院临床营养科门诊,刘洁常常会听到患者类似的饮食误区,其中老年患者尤为突出。“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而过度节食,结果导致营养不良。”刘洁说道。

  这些常见的营养误区正反映出老年群体对科学饮食知识的迫切需求。“对老年人来说,营养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结合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帮助老年人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刘洁解释道。

  除了门诊服务,市十三院临床营养科还定期走进机关、福利院等地开展健康讲座,用生动的案例和互动问答,纠正老人们“吃素才健康”“不吃主食能降糖”等常见误区。“原来自己一直坚持的‘健康饮食’反而可能伤害身体。”很多老人听完讲座后恍然大悟。

  据悉,下一步,市十三院将引入AI营养评估系统和老年健康大数据平台,通过智能分析患者的饮食习惯、体检数据等,提供更精准的营养建议。“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让营养健康服务更智能、更便捷,真正为老年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市十三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