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5月26日电(卢彦)垃圾分类是一场改变市民生活习惯的“攻坚战”。如何提升市民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的主动参与率与投放准确率,关系到整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为了增强广大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近年来,重庆各街道、社区以创意活动和贴心服务为“笔”,为垃圾分类宣传添彩,通过积分激励、精准宣教、游戏互动等创新举措,推动垃圾分类从“理念倡导”走向“全民行动”,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活力。
“扫码拍照上传就能攒积分,月底还能兑换礼品!”近日,在渝北区龙塔街道鲁能东路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推广垃圾分类微信小程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居民对厨余垃圾扫码拍照上传,即可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礼品。在永川区枫桥郡小区,居民王先生也根据微信小程序的操作指示,将压扁的废纸箱投放进资源回收柜,随后“环保金”实时到账。
200积分能兑换一个煎鸡蛋,500积分可以兑换5元消费券……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兑换、消费积分,南岸区铜元局街道联合辖区商业联盟打造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微信扫码,积分兑换”的方式,让垃圾分类给居民带来了实惠,提升了垃圾分类的获得感。
同时,铜元局街道在风临洲社区打造“有体验场景、有宣讲课堂”的垃圾分类综合宣教实践基地,开辟垃圾分类图书角、互动角,探索运用垃圾分类VR游戏、“生活环境风险小卫士”动态捕捉互动游戏等智慧化娱乐宣教方式,结合垃圾分类大转盘等线下互动小游戏,打造“沉浸式”亲子互动游戏体验场景,吸引辖区2000余户儿童家庭参与其中。“带着孩子来基地玩耍,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够让他学到一些垃圾分类的小知识,挺开心的。”一位家长说道。
“垃圾分类正能量,文明涪陵新时尚”“美丽涪陵分类先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涪陵城区多个重要交通路段,近期新增了不少朗朗上口的垃圾分类公益广告,每处广告牌都有卡通人物为垃圾分类宣传代言。而在渝中区,600台快递车辆全部贴上垃圾分类宣传标识,穿梭大街小巷,进行拉网式移动宣传,把垃圾分类、绿色生活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样的垃圾分类公益广告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市民李先生说。
还有不少街道社区以贴心服务为突破口,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高新区虎溪街道就“以督带促”推动小区物业履责于行,在小区内增设自动感应式投放点、智能回收箱,利用园区架空层打造垃圾分类宣传阵地,并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业主提供无偿上门家政服务。
在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居民反映四分类垃圾桶需要脚踩开盖,投放不方便,不少人依旧将垃圾扔在桶外。街道立即着手实施改造,增加了开盖拉索,通过物理手段降低居民投放垃圾的难度,提高了投放效率,也激发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据了解,聚焦“垃圾分类不准确”问题,重庆正加快健全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提升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力争到2027年,全市垃圾分类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将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聚焦新的时代使命和愿景,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把共识付诸行动,自觉做低碳绿色发展的践行者。”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