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如何变“样板间” 七塘镇用“规划密码”破解三大难题-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5/22 09:16:05
来源:重庆日报

“空心村”如何变“样板间” 七塘镇用“规划密码”破解三大难题

字体:

油菜花盛开的时节,七塘镇将军村景色如画。(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立夏刚过,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的空气里,已经弥漫着即将成熟的枇杷、蓝莓、水蜜桃的香甜气息。5月6日,村里一家餐馆的老板杨年华送走“五一”假期最后一批客人,又扎进厨房调试新创特色菜品。“游客马上又要多起来,得早点做准备!”他一边整理菜单,一边充满期待地说。

  这一切,都源于七塘镇通过规划引领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谁能想到,将军村这个正朝着“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规划蓝图阔步前进的“样板间”,几年前还只是一个冷清凋敝的“空心村”。

  破解“人走房空”

  规划让凋敝院落“重生”

  上世纪80到90年代,七塘镇是璧山远近闻名的“皮鞋之乡”,大街小巷整日机器轰鸣,热闹非凡。进入21世纪后,因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小镇的皮鞋产业逐渐衰落,镇里环境脏乱、产业空虚。

  “最严重的时候,将军村成了典型的空心村——近三分之一的房屋破败不堪;很多村民举家外迁,村里常住人口仅剩23人,其中包括65岁以上的老人15名、留守儿童3名。”七塘镇党委书记万阳坦言。

  转机出现在几年前。当时,由重庆市雕塑学会、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和七塘镇联合主办的“七塘试验田艺术项目”,落户将军村的陈家湾院落。当艺术家们带着雕塑作品走进陈家湾院落,这个凋敝的村落突然火了起来。

  “那段时间,到七塘的游客络绎不绝。”七塘镇乡村旅游岗负责人佘林川说,这场艺术活动不仅美化了陈家湾,吸引来大量游客,还带动了采摘游、农货销售,让村民尝到了增收甜头。曾经外出打工多年的杨华,就是借势返乡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之一。

  趁热打铁,七塘镇又和四川美术学院联合启动“莲花穴艺术活化项目”,通过规划赋予闲置建设用地新的功能和用途,仅用半年时间就让陈家湾这个原本破败不堪、仅余9人留守的院落,摇身变成集民宿、餐厅、咖啡厅、剧场、美术馆、图书馆于一体的乡村艺术空间。

  这两个活动犹如一把钥匙,刷新了七塘人对规划的理解:原来乡村可以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艺术与生活共生的空间。从那时起,将军村、喜观村开始探索“村庄规划+艺术赋能”模式,通过空间重构、资源重整、产业重塑与人居环境提升,探索一条巴渝特色和美乡村规划建设路径。

  破解“产业低端”

  零散耕地变身高效田园

  思路有了,如何落实?

  近两年,市里出台一系列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管理的政策,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类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保障农民建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

  “这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契机,决心迭代升级村庄规划,以莲花穴艺术院落为核心,规划1平方公里的‘云雾花涧’艺术核心区,深度融合艺术乡建、产业发展、生态文旅。”万阳介绍,他们同时精准策划30个子项目,预留5%弹性用地,布局文创工坊、研学基地等新业态,并运用全链条思维,打通从规划到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少儿美术作品展、中医养生研修班、七彩田园亲子游……在如今的将军村江家坪七彩田园艺术馆,这些项目早已谈不上新鲜。今年春暖花开时节,七塘镇首次承办的区级乡村书法展,也在这里举行。

  在乡村举办书法展,不怕村民“看不懂”?“书法艺术在农村本就有传统和根基,而且当地村民近年来接受的艺术熏陶也不少。”携作品参展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评论专委会委员傅应明对此并不担忧。

  “江家坪早已不是昔日的荒凉院落了!”村民龚智勇告诉记者,最初办艺术展,村民最多瞄两眼就走,但随着不断有画展、雕塑展等艺术活动在将军村、喜观村片区举办,村民也从最开始的“漠不关心”变成后来的“看个闹热”再到现在的“看出门道”,艺术情操大大提升。

  这个转变,也让七塘镇找到了“乡土价值再生”的新途径:两个村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将军村定位为“艺术创作+乡村旅游”核心区,喜观村则打造“农业+研学”双翼,实现差异化发展;实施27.29公顷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连片率达92%、农业生产效率提升40%;修复1.5公里璧北河河道并植入七彩林带,构建艺术化生态廊道。

  韩世明是七塘镇的一名返乡创业村民。5月中旬,记者走进他的“四季果园”,只见一片郁郁葱葱的植物正茁壮成长。“现在每亩地的化肥用量比以前少了一半多,产量反倒涨了两成。”他蹲在滴灌管道旁,掏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了后台数据。这个曾经的打工族选择返乡创业,原因就是被镇里“村庄规划+智慧农业”的蓝图所吸引。

  53岁的将军村村民甘遐学两年前返乡,在莲花穴咖啡店找了一份工作,月收入3000多元。随着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她也跟着“发横财”——在咖啡店里辟出一个小角落,制作皮质挂件等手工制品出售。运气好时,一个周末就能挣2000多元。她说:“在家门口工作,赚钱顾家两不误!”

  破解“资源零散”

  全域统筹串珠成链

  “今年9月,游客再到七塘打卡,就能到MOJ重庆首店品上一杯‘村咖’。”5月19日,万阳透露,今年3月,他们引入了以“咖啡馆即景点”为核心定位的MOJ咖啡,意在打开景点化消费空间的大门。

  “将军、喜观两个村,虽然已是璧山乃至全市的‘明星村’,但如何让‘网红’变‘长红’,仍是一道难题。”万阳坦承,前些年的探索让将军村和喜观村迎来巨变,但也存在规划统筹不足、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不够等问题。“要实现更大发展,必须通过更为科学的规划,将分散的资源串珠成链。”

  在七塘镇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张2027年的规划蓝图已然绘就: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一心两带三片区”的空间格局里,30个文创、研学、农旅项目星罗棋布。

  万阳指着规划图,信心满满:预计到2027年,全镇农产品溢价率将达200%,亩均产值提升6倍,年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为巴渝地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规划引领、多元共生、持续振兴”的鲜活样本。

  规划已绘就,落地更急切——目前,七塘镇有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农业配套设施提档、文旅设施配套升级等18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还有10余个储备项目也在接洽。“这些项目就像珍珠,而规划就是串起它们的线。”万阳表示,“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个村庄都能找到自己的‘规划密码’,让村庄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家园。”

  采访结束时,夕阳正掠过将军村的稻田,一群背着画架的学生正在艺术廊道上写生。他们笔下的乡村,不再有记忆中的萧瑟模样,而是被规划勾勒出的、充满希望的明天。

【纠错】 【责任编辑: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