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重庆市巴蜀小学教育集团“中国好老师 巴蜀公益行”渝北线志愿者团队携手重庆市忠县教育委员会、忠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忠县实验小学举办了主题为“数智化赋能共同体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研讨暨卓越课堂建设推进会。
活动聚焦新课程、新课标教学实践,围绕校本教研扩优提质、探讨如何基于“线上巴蜀”赋能推进教育数智化展开。通过经验共享、课例展示等多种方式,发挥巴蜀小学“学科+”成果示范作用,促进教育成果交流与跨区域协同发展,服务基层教育。
活动开幕式现场。
活动伊始,忠县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为大家展示了学校特色课程之一——“白鹿讲坛”。作为学生、老师和家长交流知识、表达观点的平台,也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成果。
学校特色课程之“白鹿讲坛”。
随后,忠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杜玉莲回顾了与巴蜀的牵手历程,感谢巴蜀的优质资源在牵手学校的生根发芽。她表示,在巴蜀引领下,忠县实小及渝北各校一定可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共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忠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杜玉莲讲话。
在开幕式上,忠县县委教育工委委员、教委副主任李林峡表示,本次活动正是回应教育发展,顺应时代需求的举措,期望未来能够继续携手巴蜀小学共同探索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在数字化征程中砥砺前行,共同为教育扩优提质而努力。
忠县县委教育工委委员、教委副主任李林峡致辞。
活动中,重庆市巴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陈怡以“数智赋能共同体课堂教学变革”为主题,从“现实问题”“巴蜀研究”及“巴蜀方案”三个维度进行报告分享。介绍了数字化背景下,巴蜀针对区域教育整体优质均衡所面临的“优质资源共享”与“优秀师资培养”这两个核心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学科+”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数字版——“线上巴蜀”资源平台,将“线上巴蜀”资源与“人工智能”工具深度融合,开展应用实践探索。通过技术赋能,在学校实现全面系统的综合育人与常态优质的同时,也有力支撑了共同体学校常态化开展数字教育,助力了共同体学校教师有效提升数字素养与专业能力,促进了共同体学校协同教研生态的构建,做到了以工具撬动学习、以资源赋能自主、以协同提升品质。
重庆市巴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陈怡作主题报告。
在“AI赋能课堂”的分论坛课例展示环节,来自巴蜀小学、梁平实验小学、忠县实验小学、万州王牌小学的四位老师代表带来语文课堂《自我介绍》、道法课堂《大家来合作》和英语课堂《Unit 5 Old toys》《Tan Mujiang》课例展示,巴蜀小学刘景西、李小兰老师分别对课例展示进行现场评课。课例结束后,巴蜀小学李毅老师、宋燕老师分别作《AI赋能“跨”向师生共创的教学新形态》《AI赋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专题讲座。
课例展示现场。
在下午的案例分享环节,围绕“AI如何赋能学科发展”这一主题,渝北各校一起开启沙龙互动,在对话中共同经历,彼此滋养。来自巴蜀小学、忠县实验小学、垫江县新民小学、垫江县天台小学的代表们,纷纷畅谈AI技术如何在不同学科、不同场景中落地生根,以及“线上巴蜀”是如何以数智赋能迭代校本教研,绽放教育智慧的故事。
案例分享环节,各校开展沙龙互动。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本次交流为契机,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实教育数智化,以技术赋能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变革,为渝北片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重庆市巴蜀小学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重庆市巴蜀小学教育集团推广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共享机制,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使优秀成果在推广应用中实现再创新、再提高,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巴蜀小学的应有之为。未来,期待两地以“做”的哲学为引领,在“共研、共建、共享”中书写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