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4月27日电(李海岚)“五一”假期临近,为切实保障游客旅游期间的合法权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温馨提示,提醒广大游客警惕旅游消费陷阱,理性出游。
在旅游产品选择上,需警惕虚假宣传。个别旅行社、科技公司或个人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发布“0元玩转重庆”“超五星酒店免费住”等虚假信息,诱导游客签订低价合同后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对此,游客应通过“天眼查”等App核实旅行社资质,要求提供《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同时留存证据,对宣传页面、客服承诺进行截图或录屏,避免口头约定,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保持警惕。
行程安排方面,要警惕行程缩水。部分旅行社或导游存在擅自减少景点、增加购物店、缩短游览时间、延长购物时间等行为。游客应签订规范合同和自愿购物补充协议,仔细核对行程细节,加强途中监督;随身携带行程单,发现异常及时提出异议,并妥善保存合同、行程单等相关证据。
消费方面,需警惕诱导消费。切勿轻信“收藏增值”“政府补贴”等宣传用语,不被群体消费氛围裹挟,理性判断商品实际价值;面对导游或销售人员以“不购物影响行程”等威胁性言论,或利用“道德施压”等洗脑话术,坚决拒绝不合理消费要求;留存关键证据。遭遇强制、诱导购物时,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留存证据。
交通出行方面,需警惕串通宰客。少数出租车、“黑车”司机与旅行社勾结,以“本地人推荐”“政府所属企业”等名义诱导游客到特定旅行社报团。建议游客优先使用“滴滴出行”“高德打车”等平台叫车,拒绝乘坐“黑车”;警惕推荐,对司机推荐的 “内部团”“特价团” 保持高度警惕,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保持理性判断;记录好乘坐车辆的车牌号,以便后续执法部门调查。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提醒,若游客在游玩途中遭遇消费纠纷、服务质量问题,可第一时间向景区游客中心、酒店前台、旅行社预留投诉电话反映,也可拨打政务热线“12345”投诉。投诉时应明确诉求、整理好证据,调解不成可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将加大节日期间市场巡查和执法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全力为游客营造安全、有序、舒心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