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实战体系”治“大城市病”,重庆这样进行交通治理-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4/26 11:38:14
来源:新华社

建“实战体系”治“大城市病”,重庆这样进行交通治理

字体: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4月26日电 “重庆着力加快完善城市快速路网结构,推动225公里在建轨道线路建设,全力推动科学城隧道等21项重大路桥隧项目建设,贯通城市交通‘大动脉’,续建主次支路网项目122个,加密城市交通‘毛细血管’。”在25日举行的 “数字赋能·体制创新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创新实践”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山城,重庆在交通治理上面临地形地貌限制、交通线路复杂、改造空间狭窄等问题。近一年来,重庆聚焦交通缓堵促畅治理,建立山地城市交通治理实战体系,解决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

  当前,重庆正大力实施交通缓堵促畅攻坚行动等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八大行动”。针对人气商圈、学校医院周边等点位,重庆采取“一点一策”方式进行“小微手术”:通过强化交通秩序管控,缓解“网红”景点轨道李子坝站的堵乱问题;通过设置共享转换车道,缓解“城市中心区域”小什字的拥堵问题;通过拆除局部绿化带、拓宽辅道,改善“交通主干线”星光大道的拥堵状况等。

  2025年,重庆计划推进60个以上“投入小、见效快”的堵点乱点整治项目,目前中心城区已完成该类项目30个。此外,今年重庆将推动建成6号线重庆东站段、4号线西延伸段,年底轨道运营里程预计达到593公里。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针对交通特点,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探索打造桥隧智慧管理系统,在跨江大桥中建设健康监测系统,可详细掌握大桥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等级,包括大桥及周边实时状况,以及大桥的应变、挠度、位移等物联感知信息。

“出现桥梁预警信息,可通过在市、区县、镇街三级中心预先配置的智能预案,及时启动‘多跨协同处置’,通过风险普查、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调度处置形成完整闭环,让城市桥隧更加安全。”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深化智慧交通管理和停车综合治理,重庆打造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整合六千多公里的城市道路网络,纳入了三千多个交通路口,覆盖了近三千组信号灯。这些数据通过数字中枢构建起智慧交通体系,可以实时调整可变车道、设置潮汐车道,自动切换信号灯,精细化地管理路口通行,缩短拥堵时长。

据介绍,为解决停车难问题,重庆城市管理部门还利用数字化手段设计便利市民群众出行的平台,打造“渝畅停”应用,汇集停车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运营全方位数据,按照停车资源“一张图”、监督管理“一张网”、停车服务“一个入口”目标,系统性地推动停车管理服务一体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2025年,重庆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点数据联网接入率在90%以上,重庆市接入率在60%以上;其他经营性停车场数据有序接入。中心城区初步实现“通停通付”能力,贯通停车设施设备管理和学校医院周边停车紧急疏导融跨事件。

“我们始终把保障民生、治理为民作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办好缓堵促畅等民生实事,持续推动城市管理领域民生改善,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来源:重庆市城市管理局)

【纠错】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