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重度创伤等急危重症往往起病急、病死率高,威胁着老百姓健康安全。近年来,城口县人民医院不断加强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制度及流程,为患者提供了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开展手术。
卒中救治 唯快不破
“多亏抢救及时,现在的生活又恢复如常了!”说起不久前的住院经历,城口县居民熊大爷仍然心有余悸。近日,熊大爷在做家务时,突然出现手脚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家人随即将其送至城口县人民医院急诊。
“科室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了相关检查,并与家属沟通后,立即启动了静脉溶栓治疗。”心血管与神经内科主任廖继艳说,在溶栓治疗进行至10分钟左右时,熊大爷言语含糊不清症状减轻,左侧肢体活动也有了改善。待溶栓结束后,患者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言语基本清晰。
近年来,该院以多学科紧密协作为基石,通过高效的资源整合,精心构建了一支由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领衔,融合放射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力量的脑卒中快速救治团队。通过建立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完善;同时,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高端医疗设备,有效提升了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与质量,并于去年获得“重庆市二级医院卒中中心”认证,自此,在卒中救治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县域及周边卒中患者带来更加专业、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创伤中心团队会诊。
快速转诊 生命接力
去年12月,城口县坪坝中心卫生院收到一名因突发胸痛前来就诊的患者,卫生院值班医生经过短暂询问其病史,并立即进行心电图及心肌三联检查后,初步诊断该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
“我在胸痛微信群中看到坪坝中心卫生院医生发来的照片,第一时间确认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查结果。”廖继艳说,在指导卫生院医生帮助患者口服“心梗一包药”后,便迅速开展了转诊工作。
通知导管室做好术前准备,通知介入医师就位,同时与患者家属提前取得联系……25分钟后,坪坝中心卫生院120救护车抵达城口县人民医院,经过双绕行直达导管室,检查显示患者前降支急性闭塞,胸痛中心医疗团队立即进行急诊PCI并成功置入支架一枚,实现血管再灌注。手术后,经过后续治疗患者病情恢复良好。
据悉,患者从坪坝中心卫生院确诊到最后在城口县人民医院开通血管仅耗时46分钟。这得益于该院院前急救系统县乡两级紧密联动,在畅通胸痛中心医师和基层接诊医师信息沟通渠道同时,通过120指挥系统视频指导转诊途中的医疗救治。
胸痛中心省联盟预检工作会。
创伤治疗 快准有效
近年来,意外事故导致创伤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为更好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打造完备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迫在眉睫。
去年,患者郭先生因车祸伤及腹部,经120急救紧急送入该院。
“创伤救治团队提前到达急诊科候诊,并启动了创伤救治绿色通道。”普外科主任张怀友说,患者当时病情十分危急,存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创伤性膈疝、脾脏破裂等症状。
随即,创伤团队联合山东支医专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损伤控制性补液、吸氧、应用升压药、维持生命体征后,开展了急诊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左侧开胸探查术。
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医学科,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预防暴发性感染和应激性溃疡、液体复苏、镇痛镇静等多项治疗之后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近年来,城口县人民医院先后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功创建成为重庆市区县级创伤中心,获得“创伤示范区县”“创伤中心建设示范单位”等称号。2024年救治创伤患者达1070例,严重创伤患者28例,县域内创伤患者救治规范性、及时性、成功率均得到提高,严重创伤患者致死、致残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升。
“今后,我们将持续完善的胸痛中心救治网络,推进卒中救治单元建设,加强院内创伤专科人才队伍培养。通过进一步提升抢救能力,为患者提供快速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救治服务,增强百姓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口县人民医院院长胡永军表示。(苟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