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4月23日电(刘磊)一个年产200万台电动车的产研协同智能化生产基地,完成从“蓝图”到“量产”的跨越需要多久?在重庆市大足区,答案是11个月。
去年3月,预计年产值超40亿元的绿源重庆基地一期项目在大足高新区奠基,今年刚开年便建成投产。除绿源外,这两年,台铃、金箭、钻豹三家国内销量前10的电动车知名企业,也相继落户这一刚成立11年的年轻园区,助力大足高新区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电动车制造生产基地。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少。
大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园区树牢1224服务理念,“1”即一个目标,包您满意;“2”即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事当自己事;“2”即帮办“墙内事”,包办“墙外事”;“4”即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同时,深入推进工业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改革,系统重塑审批流程,助力园区厚植市场有效、企业有感的营商沃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释放“磁石效应”,让企业“一见倾心”。
大足高新区。新华网发
真诚是招商引资的“必杀技”
绿源集团和大足高新区缘起2023年初。
“当时,我们在与新能源摩托车行业企业交流的时候,偶然听到部分配套企业说起绿源集团正在筹划在港募资上市,并有意提产扩能壮大全国市场。”大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回忆。
在了解到这一信息后,大足高新区立即召开招商工作专题会研究绿源项目承接方案,并赶赴绿源总部浙江金华洽谈,后来多次邀请企业来大足考察。终于,2023年5月绿源集团组建团队到重庆考察。
考察期间,双方多次洽谈,绿源集团提出希望大足对其香港上市基石投资1亿元,同时明确该项条件是项目落户的门槛。但这一领域大足从未接触过。
“不懂我们就学。”大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与深圳是资本招商的“优等生”,于是专班成员开始学习以“合肥模式”“深圳模式”等为代表的招投联动新招商模式,并请教专业机构,准确理解和把握基石投资的基本含义、投资程序、关键环节以及潜在风险等。
同时,积极对接招商、财政、审计、司法、税务等部门,吸收消化建议意见,几易承接方案,算好平衡账,精准匹配招商政策。最终对绿源集团香港上市基石投资8001万元。
2023年10月,绿源集团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一个月后,绿源集团与大足签署协议,在大足高新区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与绿源集团“牵手”成功,是大足高新区全力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促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足高新区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一套“招商工作法”——首先,深挖产业整体情况,瞄准目标客户,实行产业链招商;其次,制定单个的承接方案,以情打动;最后,联合市有关部门推动项目落地。
和绿源集团一样,行业龙头台铃也是被大足高新区的诚意打动来的。在项目洽谈对接的6个月里,曾任园区负责人的陈川、师玲和团队常常飞往东莞和无锡,蹲守台铃在两地的基地里,从各个角度分析台铃落户大足高新区的益处,最终促成台铃西南项目落地。
在签约仪式上,台铃集团相关负责人李坤逢坦言,项目最终落户大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大足高新区在招商过程中所展现的温暖而周到的服务。
近年来,大足高新区坚持全员招商、精准招商,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向园区聚集。数据显示,2024年,大足高新区成功引进宇烈、功华、明德雕刻等项目64个,协议引资123.3亿元。今年一季度招商引资合同金额36.28亿元,占全区32.6%。
绿源重庆基地生产线。新华网发
“消失”的政务办事大厅
去年,大足高新区在全市做了一回“先吃螃蟹的人”——“关停”园区的政务办事大厅。
原来,按照重庆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方案,2024年大足整合原大足工业园区、大足高新区、大足石刻文创园、市场物流园区为新的大足高新区,下辖龙水、万古、三驱三个园。这些板块较为分散,原先设立在万古园区的政务办事大厅反而让不少企业增加时间、人力和交通成本。
“为此,我们选择‘关停’园区的政务办事大厅,取而代之的是‘上门服务’,变‘企业跑腿’为‘专员跑路’,真正实现了审批不出园。”大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项目指定项目帮代办专员1名,制定发放服务企业专员联系卡。
服务专员姓名、联系电话及服务事项等信息,在联系卡上一一明确,确保从项目预审到产权办理结束全流程跟踪,为企业提供企业开办、立项(或备案)、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产权登记等审批手续,全程“保姆式”帮代办。
这意味着在大足高新区,企业办事体验从“最多跑一次”跃升到“一次不用跑”。
与此同时,另一项创新也在同步推进——园区会同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等部门联合确定工业项目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行政审批事项,交由大足高新区代为办理,并刻制行政审批章交大足高新区代管,63项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线上系统权限同步全面移交大足高新区。
此外,大足高新区还对项目建设全链条关键节点工作进行改革,推行“洽谈即预审”“签约即立项”“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四即”流程,打通工程衔接堵点、卡点,充分释放改革效能。
重庆展悦电梯配件有限公司是这项改革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负责人胡先生拿到《交地确认书》的同时,还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这也是大足区首个“交地即交证”案例。
“过去拿地后要半个月才能办证,现在零时差办证,项目开工至少提前1个月。”胡先生感慨道,这一变化直接推动企业新厂房提前45天投产,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资金。
企业和企业家不仅是投资者,更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长期发展的“合伙人”。营商环境好不好,他们说了算。数据显示,2024年大足高新区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联合验收等事项120余件,企业满意度接近100%。
大足高新区帮代办专员为企业“上门服务”。新华网发
搭建相互成就的舞台
营商环境不只是“商”的环境,它在不断的“优化”中演进变化。
“做好‘政务服务的效率’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要当好桥梁纽带助手,扶持企业在园区做大做强,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生格局。”大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大足高新区会同人行永川支行组织17家金融机构召开绿色金融对接会,与华夏银行、重庆银行等13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通银企沟通“最后一公里”;整合上线10家银行27款金融产品,累计为企业授信上亿元。
为引聚金融“活水”浇灌企业成长,近年来,大足高新区积极对接区财政局、交易市场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向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倾斜,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
另一方面,园区还积极为企业开拓广阔市场。
去年,大足高新区组织企业参加西洽会、广交会、低空经济产业大会等展销会50余家次,促成国飞通用航空消防无人机达成合作意向订单1800万元;连续举办10届大足锻打刀具创意设计专业赛,累计40余家企业参赛,优选15件刀具设计作品进行转化并投放市场,“凡鹤·深海利刃”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累计销售额达8000万元……
成就也是相互的。2024年,大足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7.3亿元,增长7%。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24%。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改革。接下来,大足高新区还将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要素保障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