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4月21日电(葛琦)4月21日,重庆黔江举行“恐龙+文旅”融合发展学术交流会,来自恐龙研究领域、文旅产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黔江恐龙化石学术价值与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学术价值研讨会上,重庆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长代辉作黔江恐龙化石保护与研究成果汇报。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发布黔江恐龙化石学术价值成果。古生物专家们围绕黔江恐龙化石的学术价值、保护方法、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黔江正阳恐龙化石赋存于上白垩统正阳组,是目前西南地区唯一的白垩纪恐龙化石集中埋藏地,也是西南地区目前已发现年代最晚的恐龙化石群。目前黔江已发现2个主要化石富集层位(最大厚度达12米)、400余个化石发现点和5个化石富集区,化石分布范围5.7平方公里,富集区面积达0.8平方公里,标本涵盖蜥脚型类(如泰坦巨龙形类)、鸟臀类(如鸭嘴龙类)、兽脚类(如暴龙类)化石,保存状态较好,部分完整度较高。
发掘地黔江正阳盆地兼具地层学、沉积学、埋藏学、古气候学及古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潜力,具有区域和国际对比意义,对探讨白垩纪恐龙与环境协同演化具有重要价值。
为深化科学研究,黔江将立足现有成果,聚焦白垩纪恐龙系统演化和黔江新恐龙动物群建立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同时系统推进黔江恐龙化石修复、复原工作,引入3D建模、虚拟复原等前沿技术,提升标本科研与展示价值。搭建化石三维数据库,实现高精度数字化存档与共享,支撑远程科研合作及线上科普教育。
文旅方面,黔江将依托恐龙化石资源,打造黔江特色恐龙文旅IP。以黔江恐龙化石为核心,整合秀山鱼化石、酉阳叠层石等资源,申报渝东南世界地质公园。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