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长江师范学院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和长江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云南民族大学、厦门大学、湖北大学等国内2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70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共提交54篇论文,围绕学科前沿议题展开跨学科、多维度的深入学术对话与研讨。
开幕式上,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许俊强致辞介绍了长江师范学院在办学成果、学科专业、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情况,着重指出学校民族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并期望与会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学术研究与长远发展提供全方位助力。
本次学术研讨会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大重要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持所务工作的副所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丁赛指出,会议的两大议题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充分彰显了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对民族学学科热点和重点的密切关注,以及大力推进民族学学科建设、积极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
研讨会第一分会场。
据了解,参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多视角融合的显著特征。现场分享中,专家认为,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且交融,可通过打造文旅品牌,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基础上,强化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专家提议,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工业及服务业等举措,提升民族地区经济水平。同时,为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专家认为,需优化治理机制,平衡各方关系,整合资源,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民族与文化、乡村发展等展开深入探讨,分享了他们对历史遗址、民族地区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境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同时在乡村发展领域,他们聚焦茶旅产业、乡村振兴与现代文明建设的融合等社会经济问题展开探讨交流。
在青年论坛中,与会人员围绕“民族文化与发展”话题展开积极分享与讨论。
“思想碰撞中,专家学者们达成诸多极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研究共识,搭建起跨学科交流的优质平台,推动研究范式实现创新突破。”会议承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发挥研讨会的智库作用,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学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