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新路径,发挥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文化传承教育功能,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天,市四中法院、市水利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秀山县正式签署《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将建立行政与司法联动机制,从助推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联动普法、法治体检、基地建设、增进交流等七大方面深化协作。
记者了解,《协议》立足秀山县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文风情、民族特色等要素特点,遵循“保护研究、合理开发、弘扬传承、法治保障”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优势与法院协同支持作用,全面深化协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合力。
《协议》内容丰富,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具体来讲,在助推立法方面,《协议》提出,要推动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的地方立法进程,力争2026年底前完成立法前期准备工作,为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在严格执法环节,要加强相关水利、文化等领域行政执法工作,探索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执法,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强化行政保护。
在公正司法层面,《协议》要求,要加强涉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刑事、行政、民事案件审判工作,切实加强司法保护。
同时,《协议》还约定在基地建设上,设立“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司法保护基地”,促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司法保护;设立“渝东南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秀山站”,促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文化传承。
此外, “法治体检”工作将每年开展一次,对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出具“体检报告”,预判及化解潜在法律风险。
“《协议》的实施,将为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创新性发展构建起‘行政+司法’协同发力的立体化保护网络。”市四中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法院将立足司法职能定位,持续深化与行政机关的协作联动,以严格公正司法筑牢遗产保护法治屏障,以精准司法服务助力遗产活化利用,推动形成“保护有力度、传承有厚度、发展有温度”的工作格局,让巨丰堰这一承载千年水利智慧的世界遗产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新的时代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