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民企的“小确幸”从何而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的永川实践-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4/17 19:15:02
来源:新华网

这些民企的“小确幸”从何而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的永川实践

字体:

  “脸红筋涨进去、把手言欢出来——这样的场景,在我们这里很常见,涉事各方也都乐于看到这一幕。 ”

  4月11日,在永川区综治中心,民营企业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民调委)调解员王丹丹笑着说。

  ↑永川区综治中心,市民在大厅咨询相关事宜。齐岚森 摄

  这个综治中心位于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集成”了公检法司等多个部门。园区汇聚了以长城汽车、雅迪电动车等为龙头的760家民营企业,许多企业属于产业链的上下游厂商关系。

  ↑4月11日,永川区综治中心,市民正在调解室接受调解。齐岚森 摄

  “兄弟之间还可能闹矛盾呢,园区里企业多,起纠纷自然难免。解决纠纷,惯常的方法是对簿公堂。但这样一来就撕破了脸皮,以后还怎么合作呢?”王丹丹说,“双方在事前可能没想那么多,事后却难保不后悔。”

  ↑永川区综治中心,市民在大厅咨询相关事宜。齐岚森 摄

  所以,针对一些从法律层面上说情况并不复杂、“一家人闹矛盾”似的企业纠纷,2019年,永川区工商联、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建立了民调委,尽量把“对簿公堂”转化成“握手言和”。

  “从效果看,这样办案子、化矛盾、解纠纷,对企业合作、园区发展和全区营商大环境都是有利的。”永川区综治中心负责人龙鹏宇说。

  一间调解室——

  “不撕破脸皮,以后双方还能继续合作”

  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8个字里饱含酸甜苦辣。王丹丹在民调委工作了6年,调解过许多案子。去年冬天一件调解案的火爆场面,她至今记忆犹新——

  永川区综治中心2楼的民调委调解室里,空调轻柔地吹出暖风,现场气氛却异常紧张。

  “白纸黑字合同写得清清楚楚,你凭什么拖欠25万元货款?现在你不仅要还货款,还要按合同支付3.7万元的违约金,不然我们就法庭见!”重庆江通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通)负责人王明辉(化名)重重地拍了下桌子。

  对面,永川星照建材经营部(以下简称星照)负责人刘建强(化名)攥紧茶杯、指节发白:“你没见我厂头都停工了吗?哪来的钱?”

  调解员王丹丹在一旁默默记录——这是她接手本案的第3天,双方第二次调解仍以僵局告终。

  “星照不是不认账,而是资金确实紧张。”从接手这个案子起,王丹丹就一步步摸清了情况——星照与江通签订了供应合同,合同总金额190余万元。本来双方合作挺顺利,但因为市场环境变化等多种原因,星照的经营突然出了状况,拖欠了江通25万余元货款未付,由此引发纠纷。

  “两家企业是合作伙伴。以前星照的信誉一直很好。现在经营出现困难,如果通过法律程序强制还款,会加剧星照的资金紧张,企业可能就垮了。”王丹丹决定用另一种方法来处理这件事,“尽量不撕破脸皮,以后双方还能继续合作。”

  ↑永川区综治中心,市民在永川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咨询。记者 齐岚森 摄

  “你看这付款记录,星照过去回款一直很准时。”王丹丹调出历史交易数据。

  “谁想天天被追债呢?我们现在是真的遇到难处了。”刘建强说。

  把情况说清摆明后,王明辉紧绷着的脸上,有了一丝松动的迹象。

  眼看双方态度有所缓和,王丹丹趁机抛出调解方案:“不如把付款周期拉长,江通放弃违约金,星照优先支付货款?”她掏出计算器算账,“如果选择诉讼,光律师费就够付半年利息呢……”

  看着王丹丹有理有据的方案,双方思考良久,终于达成一致,签订了调解协议。

  “这个协议有法律效力没得哦?他们不会赖账吧?”王明辉又提出一个问题。

  “放心!这个综治中心是一站式调解企业纠纷的‘大超市’,永川区法院诉讼服务团队也入驻了。我马上带你做司法确认,这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王丹丹说。

  司法确认很快就办好了——星照承诺尽快付清25.2万元货款,江通则放弃要求对方支付3.7万元的违约金。

  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终于握手言和。两家企业的良好合作,又可以继续下去了。

  一次“回家权”——

  “这次能够‘回家’,真是救了我们公司!”

  “这个项目就像我的孩子,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只有我能说清。现在项目到了关键期,很多事情必须由我亲自去处理,要是项目‘黄’了,几十个员工怎么办?”

  去年3月,永川区检察院驻所检察官罗文静收到了看守所在押人员庞某的约见申请。

  庞某是一家工程公司的法人代表。2022年,该公司与一家国有企业集团、科研机构等达成合作意向,在永川建设一个大型环保项目。

  项目一期进行了近两年,眼看着二期进入落地阶段,庞某却因酒驾被判处拘役三个月。

  “关乎项目存亡,我必须出去处理。”庞某提出“回家”两天的申请,但出于佐证材料不齐全等原因,未获批准。

  庞某提出“回家”,有法律依据。为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刑法第43条对拘役“回家权”有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但在司法实践中,考虑到监管安全、“回家”是否必须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回家权”很难。

  “最大难点在于佐证‘回家’是必须的,理由充足、有必要性。”罗文静说。

  检察机关随即展开多方面调查:庞某的公司在项目中的作用有多大?庞某的作用有多大?投资方是否在几天后要来?是否进入了庞某所说的紧急时间、关键节点?……

  “日常工作我们可以做,但最核心的技术问题只有老庞清楚,具体业务也由他牵头,我们无法代为处理。”相关人员也带着《投资会议纪要》《专利证书》等材料,向检察机关说明情况。

  “经过详尽调查认定这些情况属实。时间紧迫,他可以‘回家’。”永川区检察院对庞某的情况、在拘役期间的表现、再犯风险等进行了综合研判,随即向公安机关提出建议。经过充分评估后,公安机关批准了庞某的“回家”申请。

  两天后,庞某按期回到看守所,“这两天刚好赶上与投资方见面,确定了二期选址,办理了部分手续……这次能够‘回家’,真是救了我们公司。”

  一项“专员制”——

  “服务专员已帮我们堵了好几次漏洞”

  3月31日,凤凰湖工业园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3号门岗,警务服务专员朱晓波看着监控屏幕突然发现异常:一辆满载的货车缓缓驶出大门,却不过地磅。

  朱晓波想起之前走访该企业时,企业负责人曾提起“近期废料进出数量与上季度有巨大变化”。

  “老王,这些车怎么不走地磅?”朱晓波随后询问企业里负责废料管理的王某。

  “这是康老板的车,说是运生活垃圾……”面对朱晓波的质疑,王某言辞间有些躲闪。

  情况蹊跷。朱晓波立即让企业先内部排查,同时向凤凰湖派出所报告,根据永川区公安局制定的企业(项目)警务服务专员制工作方案,启动涉企案件快速接警处警和案件快速查办、提级查办机制。

  警务室里,朱晓波与同事调取以前的过磅记录,反复查看监控回放。“生活垃圾需要8米长的货车吗?”他指着屏幕问王某,王某低头不语。

  经过严密侦查,警方不到2小时就摸清了情况——

  原来,该企业与一家废品回收站签了废料回收处理合同,由废品回收站定期派车来收废料。回收站老板康某利用自行装车过秤的漏洞,串通企业负责废料管理的员工王某,在装车后故意不过地磅,王某则以“车里装的是生活垃圾”为由让门卫放行,价值1万余元的旧纸板就这样运出去了。

  目前,康某、王某等人因涉嫌盗窃已被刑拘。“不止这一次。过去几个月,作为联系我们公司的警务服务专员,朱警官已帮我们堵住了好几处安防漏洞。”该企业负责人说。

  警务服务专员制是永川区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的一项创新举措。实施以来,警务服务专员们定期走访企业和重点项目,发放警企联系卡,收集企业诉求建议,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像警务服务专员这类制度,永川还有不少,让我们这些做企业的很有安全感。前几天,我还跟一位本地合作伙伴说,有了这些‘小确幸’,我们就能更专心创业、更放心投资、更安心经营了。”该企业负责人说。

【纠错】 【责任编辑:邵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