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岸:“文旅+”解锁山水都市“新风景”-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4/16 13:13:27
来源:新华网

重庆南岸:“文旅+”解锁山水都市“新风景”

字体:

  新华网重庆4月16日电(刘磊)有人说,重庆像火锅,用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把历史、山水和烟火气,糅进城市肌理里,人间百味尽在其中,让人酣畅淋漓,难以忘怀。这也是重庆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升级和数字科技发展,文旅产业正经历变革,文旅消费逐渐向年轻化、个性化、体验式转变。

  近年来,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的南岸区,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先后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夜间集聚区等“金字招牌”,解锁山水都市 “新风景”。

长江南岸陡壁上的下浩里老街,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璀璨的灯火交相辉映。新华网发(郭旭 摄)

  文化和旅游的“化学反应”

  长江南岸的陡壁上,百年老街下浩里依山就势,蜿蜒盘行,与奔流的江水对望。穿行其间,就如同走在一段旧时光里。

  下浩里位于南滨路、东水门大桥北侧,是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洋行、工厂、别墅……19世纪末,龙门浩老街洋行林立,商贾云集,十分繁盛。抗战时期,因水路交通便利,又吸引大量使领馆、内迁学校等入驻建房,当地进一步形成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群。

  但因为老街年代久远、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缺失,到21世纪初的时候,下浩里已经成了“破旧老区”的代名词,交通难、设施旧、住房危。

  拆除还是修复?经过权衡比较,南岸区最终选择了后者:由政府出面,对原住居民进行住房安置,对下浩里老街整体收购,聘请专业的重庆东原天澄毅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运营。

  如今,每到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下浩里老街就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璀璨的灯火交相辉映,山城的错落层叠、曲径通幽浓缩在这2.3万平方米的悬崖聚落里。

  今年春节期间,下浩里老街日均接待游客量超3万人次,文化和旅游在这里产生“化学反应”,历史文化禀赋和优势在文旅产业中绵延。

  其实,下浩里也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粒沙。南岸是大禹治水传说之地,巴渝文化发祥之域,抗战烽火淬炼之都,红色文化光耀之城。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南岸始终将传承发扬文化、留存历史记忆与塑造城市品质有机结合,更好涵养城市气质,展示城市形象。”南岸区委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兼) 许洪斌说。

  近年来,南岸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抓手,持续推进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重庆抗博文物建筑修缮,活化利用德国大使馆旧址等;高标准建设长嘉汇城市会客厅,推动弹子石、龙门浩、慈云寺等历史文化街区串珠成链,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重庆规划展览馆、龙门浩老街下浩里等建成开放,形成了“三条老街”“五大名馆”特色文化品牌。

南岸后堡社区,改造后成了网红打卡地。新华网发

  新场景成为撬动消费活力的新杠杆

  建筑群的风味要保留“老”,但业态一定要突显“新”。

  “在下浩里重新开街之前,我们就规划了发展路线。下浩里要摒弃传统老街的商业形态,用‘策展’思维,让焕新后的老街继续在城市中自然生长。”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潮流、艺术展、非标准化的商业形态逐渐在下浩里成型。

  近年来,一系列新场景“点燃”国内消费市场,成为撬动消费活力的新杠杆。

  这些新场景统称为“非标商业”,它们打破了传统商场的刻板模式,不再只是单纯的购物场所,而是融合了艺术、文化、餐饮、设计等多元元素的综合性体验空间。

  和下浩里一样,老旧社区后堡也迎来新生。

  风格统一的居民楼,绿树成荫的街道,富有文艺气息的咖啡馆、火锅店、书吧等特色小店……春光正好,南坪街道后堡社区挤满了游客。

  “前些年这里是个老旧居民区,很破旧,配套也不全,住着的主要是老年人。改造之后,环境好了、店铺多了,很多年轻人来这里玩,家里人还带我喝咖啡,我们居民的心态也变年轻了。”谈到社区变化,社区老居民杨达人如数家珍。

  南岸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造过程中,政府对后堡社区的房屋外立面、道路、管网管线等全面完善,同时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将原有公共空间改造为观景平台、门店等,打造“城市记忆+社区商业”新业态。

  “接下来,我们还将完善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打造更多彰显国际范、巴蜀韵、重庆味的‘爆款’产品。”许洪斌介绍,其中在南滨路,南岸将大力发展“四首”经济,引入潮流品牌和互动体验新业态,打造国际品牌优选地和国内品牌展示窗,形成客流量超5000万人次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

2025重庆马拉松赛场上,选手们用脚步丈量春日的“山水之城”。新华网发

  “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相互赋能

  今年3月初,2025重庆马拉松在南岸区南滨路海棠烟雨公园鸣枪起跑,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名选手,用脚步丈量春日的“山水之城”。

  跑道之外,不少人“跟着赛事去旅游”打卡南岸。

  为将马拉松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在2025重马开跑之前,2025重庆市“跟着赛事去旅行”暨第三届重马消费月便已启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体验,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不只是赛事的带动,几年前,电影《少年的你》热映,铜元局地铁站、苏家坝立交、南滨西路、海棠溪筒子楼也跟着火了一把;去年,腾讯手游《元梦之星》上线“8D重庆之乐跑南岸”特色游戏地图,吸引不少游戏爱好者从“网上”走到“网下”游览南岸……

  近年来,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开放合作,“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正成为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引擎。这也考验着地方提升产品供给能力。

  “我们将加快新业态破圈,在业态创新中培育增长点,在赛道竞逐中锻造竞争力。”许洪斌表示。

  比如,擦亮会展品牌。立足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打造全市会展经济主引擎,办好航空科普大会“科技展”、大健康双品汇“专业展”、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际展”等五大特色会展活动,大力发展“谷子(Goods谐音)经济”等新业态,形成“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会展生态;

  抢占数字赛道。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聚焦“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双赛道,培育壮大重庆市小游戏基地,创新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再过两个月,西部地区最大高铁枢纽站重庆东站就要建成通车。届时,南岸还将联动巴南、南川、武隆、彭水、黔江等区县共建高铁旅游联盟,深化“互为客源、互为目的地”协作机制,推动游客互送、资源共享、品牌宣传等全方位合作。

  “我们将力争到2027年,文旅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文旅市场主体突破1万家,人均旅游消费实现倍增;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超1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以上、迈上1000亿元台阶。”许洪斌说。

【纠错】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