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人一次”迈向“一人千次” 武隆文旅发展走出破圈新路-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4/15 17:27:26
来源:新华网

从“千人一次”迈向“一人千次” 武隆文旅发展走出破圈新路

字体:

  新华网重庆4月15日电(李海岚)“武隆既有壮丽山河,又有乡村烟火,武隆文旅要更有国际范、艺术味、体验感,从1000个人来一次的地方变成一个人想来1000次的地方。”在4月15日举行的武隆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武隆区委书记范立新对武隆文旅发展信心满满。

  当天的会议明确了未来武隆文旅发展目标:到2025年,景区持票游客达到750万人次,增长18%以上,其中入境游客30万人次,增长20%以上,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150元。到2027年,景区持票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50万人次,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300元,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左右,形成全域全时全季全业态旅游格局,初步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武隆游客中心。新华网发

  据介绍,作为武隆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能,武隆文旅已走过三十年历程,从边远小县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有名的文旅大区。尤其是近年来,武隆文旅发展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文旅产业质效持续向好,2024年全区接待持票游客631.59万人、收入5.7亿元,分别增长15.73%、10%,文化和旅游产业增速列全市第1位,获评“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2024年度国内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

  文旅产品供给日益完善,累计建成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打造天池苗寨、呐溪原乡等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8个,《印象·武隆》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巴渝雪韵梦幻之旅”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入选全国精品旅游线路;

  文旅品牌形象有效提升,连续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仙女山露营音乐节等赛事活动,与乐山市、眉山市、资阳市、都江堰市签订“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联盟友好合作协议,与川渝12个区县旅游景区实现资源共享。

武隆仙女山景区。新华网发

  “但也存在核心景区品质有待提升,特色资源开发还需加强,商农文旅融合不够、景区内外联动不足,游客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还不够,乡村旅游影响力不足等问题。”范立新表示,“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是武隆文旅发展的重要密码。”武隆区将通过推出一批在全国、全市具有武隆辨识度的文旅标志性改革成果,推动旅游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创造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武隆天生三桥景区。新华网发

  具体来看,2025年,武隆区将以“五大提升”和“四个十大”为牵引,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强力推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在提升景区品质方面,将围绕仙女山、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芙蓉洞、芙蓉江五大核心景区发力。以仙女山为例,将统一成“东方瑞士”风格建筑风貌,围绕“南国第一牧原”,实施仙女山观光小火车站点、景观及道路改造工程,升级打造滑雪场、滑冰(旱冰)场,打造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徒步骑行、亲子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乐园。

  同时还将推动“十大文旅精品项目”“十大乡村旅游产品”“十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十大文旅精品项目”中的天生三桥夜游项目,计划打造首创天坑主题沉浸化夜游、首创实景行进式探秘夜游、首创代入交互式体验夜游,巧妙结合天生三桥的地质特征,以光影为表、以文化为魂、以体验为本,体现科技与人文的共生、情感共鸣的夜游产品,该项目力争今年开工,明年五一前推出;在“十大乡村旅游产品”中提到将做优文化体验·古遗记忆,深度挖掘乌江文化、民俗文化价值,开发蜡染、棕编等传统手工艺体验项目,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和节日庆典,AI还原乡村生活场景;在“十大旅游基础设施”中提到,将做好关口一号墓博物馆建设,深度挖掘关口一号墓文化价值,推动建设以研究、展示、传承乌江流域历史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示中心,配套建设藏品陈列区、修复室、文化遗产体验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区等基础设施。

武隆芙蓉洞景区。新华网发

  此外,武隆区还公布了2025年“十大文化旅游活动”,包括仙女山风筝季、芙蓉江龙舟赛、重庆市首届中小学无人机大赛系列活动、白马山汽车拉力表演赛、山地摩托车锦标赛、芙蓉湖铁人三项、仙女山草原露营音乐季、仙女山飞行节暨热气球节、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仙女山金秋马拉松赛等。

  文旅发展方向明确、文旅新招层出不穷、文旅活动安排密集……这些背后足以看见武隆开启文旅发展破圈新路的信心和决心。“当前,武隆文旅正蓄势待发,未来必将以全新姿态吸引全球目光,创造文旅发展的无限可能 。”与会专家对武隆文旅发展充满期待。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