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4月15日电(邵以南)“在未来猪场,我们通过智能风机水帘自动调节猪舍温度;智能摄像头一旦发现某头猪3小时没活动,就会自动推送健康预警;饲喂系统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自动调配不同营养比例的饲料投喂。还有畜牧AI一体机,它就像一个24小时在线的养猪专家助手,不仅可以询问养殖技术、线上疫病诊断,还能预测市场行情、估算生产效益。”
4月15日,重庆市“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新闻发布会举行。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市农业农村委新闻发言人陈勇在会上描述的“未来猪场”,位于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重庆荣昌和四川隆昌)合作示范园。作为重庆未来猪场的“样板间”,它通过“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构建了云养云卖、统购统销、保底收购的联农带农模式,已带动310户农户饲养荣昌猪1204头,户均年增收800元左右。
川渝地区是我国的生猪主产区之一。今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联合荣昌区政府共同打造“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产业发展模式,将其作为推动全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所谓“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即通过物联网形成感知系统,用大数据构建决策中枢,借智能设备实现精准执行,最终让养猪从“靠经验估算”变成“用数据精算”,用科技帮助养殖户少走弯路、多增收入。
重庆在去年6月上线“生猪产业大脑”,围绕生猪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初步建立了生猪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服务体系。
“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将‘生猪产业大脑’迭代为2.0版本,让服务更精准、监管更高效、AI赋能更显著。”
陈勇介绍,特别是开发搭载了生猪领域的AI大模型(PigGPT),在育种保种、生产管理、产业监管、食品安全等全产业链多个场景中实现AI赋能。截至目前,“生猪产业大脑2.0”已汇聚数据资源5000余万条,纳入产业主体20余万个;完成5000余头荣昌猪及10家专卖店猪肉的溯源试点认证;提供资讯服务超过300万次。
重庆依托“生猪产业大脑2.0”构建“市-区县-乡镇”三级监测体系。在荣昌区,通过汇集分析生猪生产数据,对能繁母猪存栏量及时提出预警,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控制在绿色合理区间,避免了生猪产能剧烈波动。
根据《重庆市未来猪场建设指南》,未来猪场的建设围绕“1个产业大脑+1个数字底座+设备数字化、养殖智慧化、管理标准化、生态绿色化、经营全链化等5个应用场景+种猪场、自繁自养场、育肥场3个建设类型”开展。“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研发投入,继续迭代升级产业大脑。在全市范围内分批次、分区域梯次推进未来猪场建设,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陈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