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琼海博鳌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领航计划 惰淋规范”全国启动会暨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中国惰性淋巴瘤协作组(以下简称“惰淋协作组”)成立大会在重庆召开。
据悉,惰性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淋巴瘤,具有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分型复杂、诊断困难、无法治愈且易复发等疾病特点,多数患者在首诊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
惰淋协作组致力于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并且积极构建中国惰性淋巴瘤科研协作创新体系,打造以临床为基石、科研为核心的复合型协作组和区域性学科建设,提升中国惰性淋巴瘤诊疗规范能力。
江苏省人民医院淋巴瘤中心主任李建勇教授表示,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亚型,惰性淋巴瘤的分类涵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等二十余种亚型,且各亚型的临床表现相似,组织形态学相似,为疾病诊断带来了挑战。误诊率高、治疗及随访依从性差等现象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首席顾问专家邱录贵教授表示,惰性淋巴瘤兼顾慢病和肿瘤两个特征,因此患者的预后和疾病全程管理尤为重要。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已经逐步改变了惰性淋巴瘤的治疗模式,泽布替尼等BTK抑制剂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从医护端入手,加强精准治疗、合理用药、规律随访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为加快推进中国惰性淋巴瘤基层肿瘤防治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同质化发展,惰淋协作组汇集了全国各省市140家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将以促进中国惰性淋巴瘤规范化分级诊疗为核心任务,加强医患沟通和赋能。
据了解,依托于国家卫生健康委“领航计划”项目,中国惰性淋巴瘤协作组联合全国权威专家团队将会在今年启动惰性淋巴瘤规范化诊疗中心认证项目和中国首部惰性淋巴瘤患者关爱科普系列书籍的编撰工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肿瘤诊疗中心病区主任易树华教授认为,中国惰性淋巴瘤协作组的成立将有助于提升针对惰淋患者的一体化诊疗能力。协作组将诊疗、科研、患教三方面着手,全面推动基于惰淋疾病指南的标准化诊疗在基层落地,加快创新疗法的临床转化,同时强化疾病诊治的科普教育,赋能患者自我管理,从而构建“医患共治”的全国性惰淋专病诊疗网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纪春岩教授介绍,惰淋已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如何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及预后的认知,加强自我管理,是全程规范诊疗中的重要一环。中国惰性淋巴瘤规范化诊疗中心认证项目将通过多种形式建立惰性淋巴瘤规范化诊疗路径和惰性淋巴瘤随访体系,促进惰性淋巴瘤学科建设,助力惰淋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惰淋患者关爱科普书籍将基于各亚型独立编撰,将用“听得懂、用得上”的语言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患教知识和服务,今年将先行启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内容编撰。(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