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从“大棚新娘”到“花椒镇长” 她在西部乡村书写别样青春答卷-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4/14 16:58:56
来源:新华网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从“大棚新娘”到“花椒镇长” 她在西部乡村书写别样青春答卷

字体:

  新华网重庆4月14日电(李海岚 彭浩然)“父母常说土地里挖不出金娃娃,但我相信土地是不会辜负你的,它总会给你想要的答案。”这是37岁的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副镇长杨媚面对镜头时深情流露的一句话。

  这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在农业大学的女孩将人生最美好的14年时光,都献给了农村与土地。从不被信任的“黄毛丫头”到村民眼中的“土专家”,从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的“大棚新娘”到荣昌区铜鼓镇的“花椒镇长”,她在西部乡村的广阔田野里书写着别样青春答卷。

  杨媚生在重庆市铜梁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作为当年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父母对她的期望是走出农村,在城里安家立业。

  “我是农村的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看着父母干农活很艰辛,就想通过考农业大学来改变农村贫困面貌。”高考毕业那一年,杨媚瞒着父母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承受着父母挂在嘴边“不如回家种地”的埋怨。

  2009年大学毕业后,她又不顾父母“去城里”“考公务员”的期盼,应聘到重庆市潼南区一家蔬菜公司担任蔬菜基地的生产技术员。“不能让四年大学白学。”她说。在这里,她有机会跟着农科院的专家们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并把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

  2011年,看着在蔬菜基地里风吹日晒的女儿,父母心疼之余仍旧给出“还是没脱离农村不光荣”的评价。当知晓重庆市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后,杨媚为了兼顾父母的期盼与自己“想跟土地打交道”的想法,选择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当年7月,杨媚来到荣昌区偏远的乡镇吴家镇,在双流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双流村那块平整的土地吸引了我,我仍能发挥所长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杨媚说。

  建蔬菜大棚,杨媚首先面临的就是土地流转难题。那几个月,她天天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去串门,向村民讲解发展大棚蔬菜的好处。在村里种了一辈子地的村民们不买账,“土地里种不出金疙瘩,大棚种出来的蔬菜不健康。”

  后来土地找到了,但建大棚的钱从哪里筹呢?为了打破僵局,杨媚把嫁妆钱和装修新房的积蓄全部投入到示范大棚建设,在双流村建起8个标准化蔬菜大棚。“通过示范种植,大家知道了大棚的好处,可以提升蔬菜品质、增加产量,还能提前上市增加收入。”不到两年时间,双流村就有接100余户村民建起600余亩蔬菜大棚,收入增加到每亩1万元左右。

  杨媚还在村里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统购农资、统一技术和品种,建立蔬菜品牌统一销售,降低蔬菜种植成本,增加蔬菜的附加值,每年村民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双流村也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2013年,杨媚迎来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和一起创业的丈夫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大棚婚礼”,用挂满金瓜的藤蔓作背景,以亲手种植的小黄瓜、小番茄为喜糖。“在自己搭建的大棚里、自己亲手种植的瓜果下举行婚礼,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有意义。”杨媚说。令她更为动容的是,这场婚礼得到了村民的祝福,“他们真正接纳了我成为双流村的一员。”

  在双流村,杨媚担任了3年村官、7年村书记、2年第一书记。她用12年时间,让自己从一个不被信任的“黄毛丫头”,蜕变为村民眼中的蔬菜“土专家”。2019年,杨媚获评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当年天天来大棚劝我放弃的80岁大爷,还为我点了赞。”杨媚说。

  2023年,杨媚被调到荣昌区铜鼓镇担任副镇长,联系刘骥村。“到村里后发现村里的花椒产业面临发展瓶颈,花椒产量不高、品质低、销售困难,椒农们年年亏本,对种植失去了信心,几千亩的花椒产业面临着萎缩和荒废,村集体经济也处于亏损状态。”

  为此,她联系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相关专家,组建荣昌区首个花椒种植专家大院,请专家为花椒产业把脉问诊:白天在花椒地里示范修剪技术,晚上挨家挨户讲解科学施肥。经过不断改进技术,刘骥村花椒产业从原来的亩产四五百斤提高到近1000斤,产量翻了番,品质也提高了。

  为把“农产品变商品”,解决销售难题,杨媚又带着村民打造花椒IP,开发出花椒系列产品,除传统的干花椒、鲜花椒外,花椒粉、花椒油、花椒调料包、青花椒火锅底料和花椒鸡等产品陆续上市,同时结合铜鼓山红色文旅研学开发花椒香包、花椒足浴包、花椒枕头等产品。

  如今,通过“铜鼓山乡”抖音直播间,刘骥村的花椒系列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春节期间花椒鸡成为爆品,短短两个月销售11000余只,村集体获得经营性收入30余万元。”杨媚说。

  “我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也是受益者,是乡村让我成长和沉淀。”谈及自己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的角色,杨媚如是说。对于未来,她想继续扎根农村、扎根基层,用所学的知识为乡村做更多事,“对于铜鼓镇的发展,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规划。”

【纠错】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