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重庆市内陆教育开放高地建设,切实推进两江新区中外人文交流创新区建设,4月7日,泰国佛统府干乍那披色中学师生代表团走进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开展“渝见重庆·渝见两江·渝见两江育才”中外人文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两江新区教育局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联合主办,通过科技探索、劳动实践、艺术互鉴等多元化课程,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与现代教育创新实践,深化两校教育合作。
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党委书记杨赟致辞。
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党委书记杨赟表示,学校秉持“立志立人”的理念,既传承文化,也开展国际交流。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两国教育交流开启新篇章,期待师生们在学校体验中华文化,共享教育智慧。
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副校长郭咏梅(左一)介绍校园文化。
参观体验中,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副校长郭咏梅全程引领讲解,双方围绕学校“‘五志’行天下”课程——“志览天下·全球文明认知课程”“志通天下·跨文化交际实践课程”“志阅天下·国际文学研读课程”“志创天下·艺术融合创作课程”“志扬天下·科技探索创新课程”,开启此次文化交流之旅。
科技对话:创新课程激发探索热情
代表团成员首先参观了校园文化景观,在中外人文交流艺术长廊驻足欣赏,通过图文并茂的展陈系统了解学校的文化底蕴。
代表团学生体验智能机器人。
两校学生共同开展力学实验。
代表团学生体验“威力火箭发射”。
科创课程体验环节,机器人舞蹈首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排列有序的机器人跟随音乐灵活摆动四肢,对代表团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机器人教室里,学生们饶有兴致地操作智能机器人,体验“绿茵足球小将”,感受科技赋能教育的独特魅力;结构实验室内,两校学生相互协作,用木棍建造桥梁,开展力学实验;运动场上,代表团学生在两江育才中学学生的讲解指导下,体验“威力火箭发射”。一系列沉浸式的课程体验,不仅展现出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科创教育成果,更通过互动实践促进两校青少年科学思维的碰撞。
劳动育人:绿色理念联结全球视野
代表团师生走进“志芳园”参观。
启智楼一楼,一株株绿芽在无土栽培实验箱内拔节生长,箱体表面记录着植物的生长环境数据,代表团一行仔细观察其生长情况,深入了解洁净、环保的现代化种植技术,感受“智慧劳育”理念下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启智楼顶楼,“志芳园”生态菜园里,一列列桃花竞相开放,由学生亲手种植的蔬菜幼苗正慢慢走向成熟。
“劳动的每个环节,都在无声传递着生态文明的价值。我们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劳动场景,让学生参与实实在在的劳动体验,将生态文明理念扎根在他们心中。”郭咏梅介绍。
艺术互鉴:文化交融绽放青春风采
舞龙表演《中国范儿》。
汉服秀《美丽中国》。
代表团学生带来歌舞表演《宋干节快乐》。
舞龙表演《中国范儿》,演绎中华文化的磅礴气韵;啦啦操表演《花儿与少年》,看中国少年舞动时代韵律;古典独舞《醉清波》,带领师生走入水墨晕染的江南雨巷;汉服秀《美丽中国》,展开华夏衣冠的千年长卷……大礼堂内,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学生通过多种表演形式,将传统文化与青春活力相融合,展示中华千年文明的传承与演变。代表团学生也走上舞台,为大家带来歌舞表演《宋干节快乐》,通过传统舞蹈展现泰国文化魅力。
活动中,代表团师生还穿上汉服,学习中华传统礼仪,零距离触摸服饰中的“中式美学”,亲身感受中国古人的审美与智慧。
古今交响:传统技艺邂逅现代科学
代表团学生体验中国结编织。
理化课堂上,学生向代表团师生介绍“大象牙膏”实验。
活动尾声,代表团师生走进体育馆,观看茶艺表演,喝一杯“迎宾茶”;融入艺术创造课堂,积极体验漆画、剪纸、书法、中国结编写、手工流沙画制作、版画套色印章明信片制作、非遗蓝晒制作、非遗瓷画制作等中华传统技艺;理化课堂上,“火龙卷”实验以火焰漩涡再现丝路传奇,“大象牙膏”喷涌诠释化学的奇妙。
“今天的活动是一场文化盛宴,尤其是其中的舞龙表演和穿汉服体验,彷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古老的华夏文明。”代表团学生王伟表示此次体验让他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切身体会。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以目标为引领,结构化开展“一三四五”工作举措,持续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在学校落地生根。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拓展国际教育合作网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未来格局、家国情怀、卓越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