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附属肿瘤医院通过“机器人”微创精准切除肿瘤-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4/07 15:46:54
来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大附属肿瘤医院通过“机器人”微创精准切除肿瘤

字体:

  前不久,患者何先生因持续心悸来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不幸罹患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直径达15厘米,巨大肿瘤毗邻大血管且具有高分泌活性,随时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进一步详细检查发现,何先生的游离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超出正常值10余倍,巨大肿瘤与左肾动静脉、胰腺、脾血管紧密粘连。此外,何先生还伴有高血压等不少基础疾病。该院泌尿肿瘤科主任刘南表示,患者的病情对于麻醉要求,即便是开放手术也是难度很大。

  泌尿肿瘤科召集内科、影像科、营养科、麻醉科、肝胆肿瘤科、重症监护室等8个科室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经过详细评估并征求患者同意,刘南及团队决定依托“达芬奇机器人”开展微创手术。

  刘南介绍,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何先生制定了细致且全面的术前准备方案:心内科首先采用阶梯式α+β受体阻滞剂调控方案,将血压从170/100mmHg降至理想范围,心率稳定在80次/分左右。麻醉科创新“零应激”麻醉方案,重症医学科模拟演练3种极端血流动力学场景,营养科制定了个性化扩容方案和围手术期营养方案……

手术中。

  手术中,泌尿肿瘤科副主任鲜鹏细致地操控达芬奇机器人3条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游走于肿瘤与肾动静脉、主动脉、脾血管的间隙。这片仅有毫米级的“生命禁区”,分布着10多支直径1-8毫米的滋养血管,每一支血管的损伤都可能引发致命出血。鲜鹏和团队采用“血管骨骼化”技术逐一以生物夹精准夹闭血管。最终在完整剥离肿瘤的同时,将术中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全程血压波动未超过基础值的15%,实现了复杂解剖结构下的“零失误操作”。

  “这例手术的成功,是多学科联合诊疗、微创技术与精准医疗的深度融合。”刘南表示,无论是术前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构建起手术安全“护城河”,还是术中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实现了“抽丝剥茧”操作,术后实施个体化“加速康复”,每个环节都在为何先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