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胸心外科:以专业与温度守护患者健康-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4/07 17:20:11
来源: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胸心外科:以专业与温度守护患者健康

字体:

  近年来,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紧扣“人才强科”发展主线,依托学科带头人引领,持续打造专业人才梯队。凭借这一举措,科室在微创诊疗技术创新、临床学科建设、患者服务体系优化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科室诊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切实提升。

  人才强科,开展多项新技术让患者获益

  患者邱先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平时常带领合唱团外出表演,但很长一段时间饱受肺结节困扰。近期因“发现右肺多发结节”入院后压力更大,一直担心手术后不能回合唱团。

  “首先你要放宽心,焦虑情绪不利于你身体健康。你也要相信我们,才能一起解决这个难题。”关注到患者的情绪问题,胸心外科主任赵晓龙积极给予患者以鼓励,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随后,经过详细评估和多学科协作,胸心外科医护团队为其快速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在胸腔镜下一次性解决右肺所有的结节。手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悉心陪护下,看到自己恢复良好,且不影响回归舞台,邱先生说道:“这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力量,不仅让我重获健康,还重获登台的勇气。”

  邱先生在家门口“看好病”是该院近年来强化人才建设的结果。2025年1月,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引进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晓龙。作为胸心外科学科带头人,赵晓龙在胸外科工作12年有余,每年手术量达500余台次,在胸外科常见的微创(胸腔镜)外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重庆医高专附一院胸心外科在他的带领下,近三个月时间里,完成了胸心外科的筹备工作,并且迅速迎来了技术突破的“加速度”,科室相继开展了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肺叶/肺段切除术、肺癌根治术、老年性气胸微创外科治疗、胸部创伤微创外科治疗等新技术。

  注重倾听,为患者制定最优治疗方案

  “手术很成功,放宽心……”来自铜梁区的一名肺结节患者表示,术后听到赵晓龙这句话,心里踏实不少。

  “情绪对疾病也有影响,想要尽快康复就必须听医生的话……”门诊看诊中,一名患者表示,还未治病,先被“治心”了。

手术进行中。

  赵晓龙表示,临床工作中,他发现很多患者不仅有身体疾病,同时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就医过程中,他会尽自己所能给患者以鼓励。正如特鲁多医生所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为此,从医多年,他始终将“术前充分沟通、术中精准施治、术后人文关怀” 作为行医准则。

  “苦练诊疗技术是基础,学会倾听也是医者的责任与担当。有时安慰与鼓励比药物更重要。”赵晓龙认为在与患者沟通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倾听,倾听患者的就医需求、疾苦、焦虑等,如此方能为患者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就医更有获得感和满意度。

  叙事护理,用“磁性服务”打造温暖病房

  “婷婷妹儿,谢谢你的善解人意,让我有提前回家调养的机会。”近日,康复回家的王阿姨每日都给她的主管护士方婷婷发来短信,以感谢护理团队在她住院期间的照护。

专业护理。

  在胸心外科,“磁性护理”品牌正成为患者心中的温暖符号。胸心外科团队在治疗过程中融入快速康复理念+叙事护理,通过术前心理干预、术后早期活动指导等措施,缩短患者康复周期,提升了患者就医满意度。

  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病房上演——从呼吸训练指导到节日里的温情问候,从个性化饮食建议到心理疏导,护理团队用细节传递“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赵晓龙表示,患者的锦旗,是对医护团队临床技术、服务理念上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未来将持续精进技术、优化服务,以“专业、责任、温度”为准则,为更多患者点亮健康希望。(蒋永劲)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