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小学生心理困扰精准识别与危机干预研讨会在重庆市南华中学校举行。来自成渝两地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员、教师等,围绕“携手共进,守护心灵”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活动伊始,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副院长姚翔教授以“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必要性与实践”为主题,系统阐释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卿素兰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需打破“孤岛思维”,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生态。
圆桌论坛现场。
在经验分享环节,重庆市南华中学党委书记段红梅,渝北区金鹏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维,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廖伟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成果。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心理危机精准识别与干预”“区域心育资源共享”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探讨未来合作方向,为两地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发展擘画蓝图。此外,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冉霞带来了主题为“从被动应战到主动出击——学校‘五育润心’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的专题讲座。
论坛现场,渝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雪梅致辞。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亲子之间》渝北区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为家校协同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根铸魂的基石工程,是立德树人的温暖底色,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期盼。”渝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雪梅就成渝两地深化协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推动资源互通、课程共建、师资共培,尤其在心理师资紧缺等地区,试行“一校带多校”结对帮扶。二是组建成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联合体,依托高校和医疗机构,开发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三是建立“家校社医”联动机制,建立“班主任初筛—学校研判—专家介入—社区跟踪”的分级响应机制,同时推广“家长心理课堂”,帮助家庭筑牢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