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重庆工商大学迎来“陕公大学堂”开讲,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围绕大语言模型及人工智能等前沿话题,分享了《拥抱AGI时代》的主题讲座。重庆工商大学师生、中国人民大学在渝校友及众多科技爱好者近千人齐聚工商大学聆听讲座。
据悉,“陕公大学堂”是以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命名的系列公益讲座,于2023年创办。旨在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地方发展,特别是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整合各领域专家力量,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读阐释,激荡起新时代的理论强音,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
“陕公大学堂”自2023年以来共开展了6期,本次工商大学专场为重庆站2025年首场。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致辞。
“人工智能时代,每个人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开场,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致辞介绍,工商大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注重其与学科专业的深度融合,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建成智能商务、智能金融、智能会计等“人工智能+”的特色优势学科群,建成重庆市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以及入选了重庆市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教学案例。他希望通过讲座“陕公灯火”不断赋能“长江智涌”,重庆工商大学强化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双方共同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讲解何为大模型。
何为AGI?何为大模型?何为“快思考”“慢思考”?讲座中,文继荣教授凭借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深入研究,向大家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密”。其中,他以ChatGPT的“智能涌现”为引,系统梳理了AI技术演进的“三重浪潮”——从基于符号逻辑的理性推演,到统计模型引发的概率觉醒,再到深度神经网络带来的“表征革命”,并解释了通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科技常识及原理。
“当AI能理解隐喻,创作诗歌,推理逻辑时,我们已站在通用人工智能的门槛上。”“大模型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认知范式的颠覆。”他指出,尽管当下深度学习模型已取得诸多成果,但与人脑认知机制之间仍存在巨大鸿沟。由此,他从专业角度将“快思考”和“慢思考”的工作模式、技术细节、发展趋势等向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度分享,并大胆预测“慢思考”能力实现突破,AGI有望在两年内实现或超越人类水平。
那如何面对AI的变革与挑战?文继荣教授强调大模型的“智能”本质是数据规律的映射,真正的创造性思维仍属于人类,而技术伦理与治理必须超前布局。希望年轻一代能肩负重任“勇闯无人区”,助力人工智能成为一种与人类共存的和谐力量。
现场,重庆工商大学学生提问。
“AI如何与传统数字化结合,企业应如何做好转型策略?”“如果立足区域发展,应如何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可如何实现轻量化调优应用于法律行业?”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就大模型的应用前景、技术挑战以及如何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大模型等问题与文教授展开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