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报告为重庆制造业节能减排开出“处方”-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3/30 08:56:31
来源:重庆日报

这份报告为重庆制造业节能减排开出“处方”

字体: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探索新路子,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当前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其中,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做好节能减排是“关键一招”,但是如何推动“节”与“减”的可持续性?

  由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联动相关区县历时3年面向市内330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绿色评估”后,《重庆市重点行业绿色生产水平提升政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日前发布,为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出“绿色处方”。

  覆盖面广

  330家企业来自汽车、装备等支柱产业和30多个细分领域

  《报告》所涉及的330家企业,来自汽车、装备、电子等市内多个支柱产业和30多个细分行业领域。

  在为期3年的评估进程中,项目方累计提出企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1698项,推动112家企业创建市级“绿色工厂”,其中40家企业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

  《报告》显示,推动生产技术“低碳、循环”,以此增添产品“含绿量”,是当前渝企绿色发展一大亮点。

  比如国家级“绿色工厂”重庆万盛浮法玻璃公司的玻璃生产线,在投产时所产生的烟气最高温度达500℃以上,这些废气如果直排会造成热污染。对此,企业建立了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回收高温烟气用于发电,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每年还能满足企业近1/4的用电需求。

  “目前,我市已逐步形成三级贯通的绿色制造体系。”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开展“绿色评估”的标准与“绿色工厂”评估指标互通互联,企业参照“绿色评估”报告逐项优化,让申报“绿色工厂”通过率大幅提高。

  双重发力

  企业边接受“绿色评估”边推进技改实施节能减排

  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各区县经济信息委配合落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紧密联动,这样的“高位统筹+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方式,让这一轮“绿色评估”从单个区域试点起步,一步步迅速推向全市全域。

  “3年来,我们每年都会按照评估实施情况,前往相关区县‘一对一’举行‘绿色评估’启动会。”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绿色低碳发展部负责人表示。

  召开启动会只是评估的开始,随后评估团队要前往企业开展“进场”测评,还要协调当地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共同做好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立项和技术支撑。

  市级部门、行业服务部门和区县政府三方高效联动,有力推动了企业“绿色评估”和节能减排。

  比如,位于万州的重庆索特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受“绿色评估”过程中,按照行业专家指导实施节能减排,将锅炉生产线逐步更换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

  该节能项目的实施大幅降低了生产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推动企业废气、灰渣、废水等排放指标全面达到国家标准,为万州环保治理提供了发展范例,实现企业效益和环保效益“双丰收”。

  评估效用

  客观准确的数据为把握制造业绿色发展现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此番对企业实施“绿色评估”,还为主管部门精准把握全市制造业绿色发展现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3年“绿色评估”,并结合《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重庆市重点节能技术(设备)推广目录》等相应政策文件,评估项目组梳理出45项推荐共性节能减排技术,其中包括9项设备改造升级技术、9项工艺优化节能减排技术、10项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以及5项污染控制技术、6项智能化改造技术、6项节水改造技术。

  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表示,通过对评估数据进行归纳,《报告》从行业类别、区域类别、企业规模类别等多个维度,分析出这些企业在能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水平、资源循环利用程度等多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围绕其在管理、计量、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提出应对之策,有助于主管部门提前布局,制订前瞻性绿色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称,我市将以此次“绿色评估”形成的数据和《报告》为基础,以“绿色工厂”创建为切入点,实现企业“绿色等级评定、绿色诊断服务、绿色技术推广、绿色人才培养、绿色金融支持”等数字化应用,搭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工业绿效码”平台,为更多企业绿色化生产赋能。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