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厚坝基地。通讯员易兴兵摄/视觉开州
连日来,在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厚坝基地蔬菜大棚里,村民趁着晴好天气,对已定植的螺丝椒开展扶蔓、引蔓等田间管理。
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建设是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去年,区政协委员、区委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喻崇勇提出《关于推动鲁渝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相关部门认真回应并积极整改,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之下,鲁渝蔬菜产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共同绘制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聚焦问题精准把脉
“在去年的两会期间,我提出的提案是《关于推动鲁渝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喻崇勇说。
喻崇勇有过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农村农业发展。在他看来,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农业科技人才缺乏,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制约了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园应该为本地培养更多优秀蔬菜人才、更多蔬菜种植大户,才能更好地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此外,产业园还存在业态比较单一、投资风险较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喻崇勇提出,应该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积极回应推动整改
收到该提案后,区农业农村委与重庆鲁渝协作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厚坝镇人民政府、临江镇人民政府、南门镇人民政府沟通研究后,针对提案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作出回应。
首先,区农业农村委推动成立了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技术团队。成立技术团队以来,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与重庆市农科院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共同开展了10余个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蔬菜连作障碍修复、水肥一体化等多项新技术应用推广;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500余人次;组织种植大户外出考察学习2次;培育本土种植能手10名。
其次,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实施了“六统一分”运营模式。“六统”即统一建设、统一种苗、统一茬口、统一植保、统一品牌打造、统一销售;“一分”即分户经营。经营主体包括脱贫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村投(强村)公司、农业企业和国有企业。当前主要推行3种分户经营模式,即国企直营模式、租赁经营模式、合作运营模式。
在风险管控方面,为充分激发经营户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打造了“国企+村企+农户”命运共同体,确保农户参与分户经营稳定增收,同时兼顾政府投资收益,做到风险可控、收益稳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共绘蓝图未来可期
“目前,我们在经营模式上进行一些调整,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重庆鲁渝协作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分”主体市场竞争淘汰机制,出台印发《基地管理办法》,对管理不到位、产量垫底、不服从管理的业主实行分值管理制,对得分垫底的业主进行节约清理,对管理能力强、产量高的业主进行奖励,下年度可优先参与大棚合作经营,真正做到能者上。后续年度“一分模式”主要采取“租赁经营模式”为主、“合作运营模式”和“直营示范模式”为辅的运营模式,最大限度调动合作经营主体积极性、降低“六统一分”模式运营中出现的各种消极影响。
区农业农村委还将组建蔬菜产业技术服务组,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覆膜定植、水肥管理、保花保果、病虫防治、采收分级等关键环节入手,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强化技术支撑,服务产业发展。同时,扎实开展移民群众稳岗就业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人力社保资源培训和乡村振兴脱贫培训孵化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经营主体技术水平。
区农业农村委还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紧盯消费需求升级与消费习惯变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辐射带动蔬菜生产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等深度融合,产、学、研一体化,把农业生态文化转化为经济效益,示范带动现代蔬菜发展。(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