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重庆市中小学迎来开学日。据重庆市中医院心理门诊数据显示,2月14日至17日,专为学生开设的“厌学门诊”接诊量达49人次,其中以初中生和高中生为主。
小泽(化名)曾是初中班级的尖子生,升入高中后却因一次期末考失利陷入自我怀疑。“我一想到教室就手心冒汗,整夜失眠,怕又考不好让父母失望。”寒假期间,他沉迷游戏逃避现实,开学前更是直接拒绝返校。家长焦急之下带他到重庆市中医院就诊,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郭俊伟评估发现,像小泽这类学生属于“情绪上的厌学”,根源在于家庭的高期待与个人学习动机的丧失。在过往案例中,还有学生出现头痛、胃痛、呕吐等躯体化症状,更有甚者出现自伤行为,无奈只能休学在家。
经过系统的治疗,小泽目前已经克服了自身的厌学情绪,顺利重返校园。
郭俊伟在给患者看诊。
如何从源头预防厌学现象的发生呢?郭俊伟给出建议,家长应转变观念,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只是关注学习成绩,还要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爱好,“考不好也没关系”这样的话语,比“你必须进前十”更能给予孩子力量。
重庆市中医院心理门诊数据统计显示,超六成厌学案例与“家庭因素”相关,如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或者家庭矛盾不断。此外,“校园环境”和“个人心理因素”也是重要诱因。“许多家长将厌学等同于叛逆,用逼迫、说教甚至责骂应对,只会让问题雪上加霜。”郭俊伟表示,厌学的本质是心理求助信号,需从情绪疏导入手,而非强行矫正行为,必要时需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文芝丹)
【纠错】 【责任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