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上午,由江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江北区2025年首场春风行动招聘会在鱼嘴市民广场举办。
与去年一样,招聘会现场人潮如涌、供需两旺。但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招聘会,在规模、岗位和形式上也有了新变化。
变化一:岗位更多元 智能制造成亮点
“比去年岗位更多,选择更丰富!”求职者刘勇说,去年他也参加了春风行动招聘会,当时,以操作工、生产主管、普工等一线岗位为主,而今年,智能制造领域的岗位明显增多。
记者注意到,为满足求职者精准对接就业意向的需求,招聘会紧密结合当地工业发展布局,精心划分出智能制造、现代物流、软信行业、商超服务、综合行业等多个专业招聘区域。
现场共有长安汽车、重庆海尔工业园、江北机械公司、顺丰速运重庆公司、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公司、海信(成都)冰箱公司等165家优质企业参与,提供包括质量管理副部长、产品技术工程师等岗位7300个。
其中,智能制造企业达到了79家,占整场参会企业比例48%,现代物流行业企业12家,软件信息类企业11家,商超餐饮14家,地产物业7家,教育培训和医疗行业7家,其他综合行业35家。
变化二:新职业涌现 求职者选择更丰富
招聘会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岗位类别,求职者的选择也变得多元化。
记者观察到,此次招聘会上,企业招聘岗位还出现缺陷分析员、采购挂付账专员、天地盒机长、周转工、探伤工、金相工、二网经理等新颖的岗位。
对此,江北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19个新职业、29个新工种目录,涉及用户增长运营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新岗位。
此前,从2019年到2022年,该区已陆续发布了5批共74个新职业。
“为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我们还在加速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致力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该负责人说。
变化三:薪资吸引力增强 “家门口”就业成主流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希望留在家乡,在“家门口”就业,是大多数求职者的求职愿望。
“我看不少岗位待遇也不错,不如留在家乡就业。”鱼嘴镇居民王先生,之前在深圳做了9年销售工作,得知“家门口”要举办大型招聘会,早早就来到现场。
“我已经投了3份简历了,都是销售主管类别的,薪资也比较满意。”王先生说。
记者注意到,现场许多企业为了吸引人才,都开出了较好的薪资待遇。比如,华椒源(重庆)供应链管理公司抛出的销售总监岗位年薪达到80万-100万元;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提供的机器人工程师薪资达到20万元年薪。其他整体基层岗位月薪普遍都在6000-8000元。
招聘会举办的同时,现场还结合零工市场,组织包括网店运营、厨师、搬运工等零工岗位需求430余个,通过精准匹配供求信息,助力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其中,重庆耶特罗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现场招聘修毛边岗位,男女不限,16-53岁,15元/小时,包吃三餐包住,年龄更是放宽到16-53岁;中联重科(重庆)起重装备公司招聘的冷作工(铆工)、手工焊工、调试钳工、装配钳工岗位,总需求人数为67人,按照小时工灵活结算,最低时薪28元,最高能达到42元每小时。
不变:服务民生初心依旧 政策解读暖人心
岗位、薪资、求职愿望都有变化,但招聘会上,稳定就业,服务民生的初心并未改变。
此次招聘会,人社部门依然将政策服务送到现场,工作人员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对一解读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劳动维权等相关政策,使群众对人社政策有更清晰的了解。
同时,多个部门都在现场“摆摊”设点,比如设置了女性就业专区、汇集了一批“妈妈岗”,有工作人员向女性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并针对女性群体关心的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招聘会线下所有企业简介、岗位信息均在直播间展示,还有主播现场实时讲解,动态呈现招聘会现场情况,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即可线上求职。
据统计,直播期间同时在线人数超7000人,整个观看人数达到9.8万人次。截至招聘会结束,线下进场人数达到8900余人,线下和线上初步预计有13000余名人才成功投递,初步达成求职意向4438人。(记者 黄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