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轰鸣、设备高效运转……2月5日上午9点,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重庆润通控股生产车间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润通控股位于江津区,主营摩托车、沙滩车等,其摩托车产品专攻海外市场。“我们大年初五就开始上班了。”润通控股综合管理经理张楠说。
急着提前开工,只因润通控股需要赶订单。而这,正是重庆摩托车产销量两旺的一个缩影。
市经信委透露,2024年,重庆预计摩托车产量650万辆,同比增长15.6%。重庆摩托车商会副会长赵瑞强表示,重庆摩托车产值2023年为862亿元,2024年已近千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创新高。
重庆曾是我国知名的摩托车之都,但随着时代变迁,重庆摩托车产业遭遇波折,一度被视作“过气”行业。如今,重庆摩托车产业再现强势崛起之势,几经沉浮,它是如何“涅槃重生”的?
重练“内功”
重庆摩托车迈向高端化
2024中国摩博会现场,宗申与本田在新品发布上意外“撞车”——
双方同时发布了基于“E-Clutch”电控离合器技术的新产品。该产品可以极大提升骑行的安全、舒适、便捷性,并提供媲美专业赛车的加速体验。
本田是全球摩托车领域的“霸主”,宗申能自主研发“E-Clutch”电控离合器技术,并与本田同时推出搭载该技术的新车型,意味着它在该技术上已有与国际品牌“掰手腕”的实力。
研发并推出新技术,是近年来重庆摩企的“常态”,仅2024年就有多家企业申报或拿下硬核专利。
比如隆鑫申请了“辅助轮”专利,让摩托车不再轻易“翻车”;航天巴山拿下“摩托车发动机装配输送系统”专利,可以大幅提升摩托车生产线整体效率;力帆获得了“摩托车及电喷发动机点火系统”专利,让摩托车在更节能环保的同时动力更强劲。
“我们吃过质量差的亏,所以现在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张楠说,重庆摩托最低谷的时期,给市场留下低质低价的印象,甚至出现过“按斤卖”的笑话。所以,重练“内功”、加大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确保质量过硬,成为重庆摩企的共识。
天助自助者。近年来,随着摩托车逐步向消费娱乐产品转型,大排量、高端化摩托开始在市场上受欢迎。此时,修炼“内功”的重庆摩企,有了向高端市场发力的资本。
宗申近年来打造上市了RT3、RT2、ES5等多款优质产品,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力帆旗下高端品牌派方一推出便受到市场追捧;隆鑫旗下的高端品牌无极在销量和口碑上都收获颇丰。
成为高端化的受益者后,重庆摩企呈现“八仙过海”之势,除宗申、隆鑫等传统摩托车强企外,银翔、航天巴山、鑫源等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2024年1—11月全国摩托车企业销量排行中,重庆有3家摩企进入前10,6家摩企进入前20。
主机厂的崛起,自然也带动了产业链的提升。目前,重庆有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40多家,现有规模以上零部件配套企业400多家,已形成年产1000万辆整车和2000万台发动机的综合生产能力。
2024年初,我市发布《重庆市高端摩托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摩托车产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年产量要突破800万辆,力争培育4家年产50万辆以上的摩托车龙头企业,打造2个国际知名品牌。
再闯世界
重庆摩托车出口量值均居全国第三
1月23日,位于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内的重庆昌明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2025年的“第一单”。
“今年一开年,我们就拿下巴西和俄罗斯3000台摩托车、货值900万元的订单。”昌明摩托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公司出口摩托车4万辆,产值约1.5亿元。目前,公司的产品已远销俄罗斯、越南、印尼等30余个国家。
在江津区,像昌明摩托这样把产品卖到国外的摩托车企还不少——润通控股去年生产35万辆摩托车,全部销往国外;重庆北易车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轮摩托车,有40%出口到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今年已出口1.5万辆三轮摩托车;万虎机电去年出口7000多万元的摩托车产品……重庆摩托正加速“扬帆出海”。
中国摩托车商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摩托车出口企业前10的榜单中,重庆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其中,隆鑫卫冕2024年摩托车出口首位,实现国内摩托车出口的“19连冠”。
重庆海关数据则显示,2024年,重庆摩托车出口502.7万辆、2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5.9%,量、值均居全国第三。
重庆摩托曾因质量和口碑问题败走东南亚市场,如今为何再次在全球市场闯出一片天?
除了苦练“内功”重塑形象,重庆相关职能部门的助力也必不可少。比如,市商务委去年就组织了34家摩托车相关企业参展俄罗斯国际摩托车及零配件展览会。现场,重庆企业对接意向客户约1500家(次),达成意向订单金额超过2000万元。
重庆珠峰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健介绍,近年来,在国际知名的摩托车展会上,几乎都可见重庆摩企参展的身影。“我们把产品做好,再加上政府层面‘牵线搭桥’,重新获得世界的认可便是水到渠成。”崔健说。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重庆将进一步支持摩托车企业继续精准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比如鼓励企业在海外有步骤建立整车生产基地和组装工厂,持续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看准趋势
加速布局智能化电动化
立足当下,也要看向远方。
业界普遍认为,大排量、高端化摩托车依旧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也开始加速呈现。
在2024中国摩托车重庆论坛期间,中国摩托车商会常务副会长李彬就提到,目前摩托行业智能化发展非常迅速,国内不少摩托车都加装了车联网系统,实现人机交互。有的企业,一年仅车联网服务就可产生1000多万元的利润。中国摩托车商会会长、宗申集团董事局主席左宗申也表示,电动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趋势正在逐渐改变行业格局,“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
重庆已经开始相应布局。
“重庆在电动摩托车上发展很明显。”赵瑞强介绍,电动摩托车的三大龙头企业爱玛、雅迪、台铃都已布局重庆,直接推动重庆电动摩托车加速上量。2022年时,重庆电动摩托车产量仅有71万辆,而在2024年,重庆电摩产销量近300万辆。
重庆本土摩企也在积极行动。比如珠峰钇动力就推出了全球首款碳纤维超轻高速电摩——拿铁01竞技版。该车整车仅62.5公斤,但电机峰值功率达6000W,无论在越野、续航、操控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
再如,润通控股也在研发设计电动摩托车产品,预计今年投放国际市场。
值得期待的是,去年12月,宗申正式接手隆鑫,标志着全国最大摩托车集团正式诞生。两家企业都是国内摩托车领域龙头,成为“一家人”后,双方在资源配置、技术研发等方面都会迎来新的优化,也有助于推动重庆摩托车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升级。
赵瑞强建议,重庆可以考虑打造以永川、铜梁等渝西地区为核心的电动摩托车产业集群,引导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加快形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产业集群。
他还表示,重庆应鼓励本地摩托车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长续航、高性能电动摩托车开发,加大电动踏板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等基础车型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育力度,加速研发以长续航、高性能的高速赛车、越野车等为引领的高端摩托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