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最后一车货,发走了!”1月25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牟家工业园,一辆满载两万多件新能源汽车凸轮轴的大货车,缓缓驶出重庆金桥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桥制造)的大门。
接到销售部打来的电话,公司总经理胡清华长舒了一口气,但手头的工作并没有停下来。“客户春节期间要提前复工复产,我们必须多备点货,跟上客户的生产节奏。”
2024年1月,金桥制造新能源汽车凸轮轴月产销量为20多万件,如今已达到60多万件,增长了两倍,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
产品刚下线就被拉走
走进金桥制造的汽车凸轮轴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条条精益生产线纵向有序排列,一台台机器正开足马力赶工生产。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这里的“主力军”,每条生产线的最前方,都伫立着一块电脑屏,既能实时采集生产线数据,又能实现生产计划自动排产、生产过程实时跟踪。
胡清华介绍,如今,企业采取了单件流精益生产方式,生产设备100%自动化,一条生产线上十几道工序,实行两班倒,每班只需3名工人,操作几个按键即可,人均效率提高40%以上,生产周期缩短了87%。
金桥制造成立于1997年,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原本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专业从事汽车凸轮轴、摩托车凸轮轴、通机凸轮轴的生产制造。
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底,企业决定推进智能制造改造升级工作,通过系统化的工厂布局规划和建设,管理能力及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金桥制造迅速进入汽车凸轮轴高端客户市场,成为国内多家知名汽车主机厂的配套企业。企业还获得重庆市智能工厂、重庆市数字化车间、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多项荣誉。
“最近我们每天都是两万多件产品出厂,甚至有些货上午才下生产线,下午就装车发走了。”胡清华告诉记者,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大增长,凸轮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生产线一直是满负荷运转。
上半年将新增13条生产线
“你看,这块场地是才腾出来的,马上又要增加生产线。”带着记者在生产车间参观,胡清华指了指一块空地介绍,去年12月,公司就拿到了一些客户今年上半年的预期生产计划,按此估算,今年凸轮轴产销量有望增长50%。为此,他们也提前谋划,准备在今年上半年新增13条生产线。按照扩产计划,公司还准备建新厂房。
记者看到,生产车间外,已经堆放了不少“大块头”,一些采购的新设备正陆续到货。
“去年底就下好了采购订单,最近来了一些设备,已经装好两条生产线,正在抓紧调试,准备春节后就启用。”胡清华告诉记者,新生产线什么时候安装完成、调试完成、投产启用,公司都严格打表推进,一天都不能耽搁。
“客户催得紧,我们耽误不起。”胡清华说,按照计划,到今年4月,新增的13条生产线将全部投产启用。届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凸轮轴产品月产能将达到80万件。
力争今年无人化率超50%
尝到智能制造的甜头后,金桥制造持续在生产线上动脑筋。
生产车间中间,有一块几平方米的场地被黄色的围栏围了起来。围栏内的示范生产线上,4台设备不停运转,两台机械臂也不停地在空中挥舞。
“这是我们的新尝试。”胡清华介绍,这里共有4道工序,每台设备完成一道工序,每台机械臂负责两台设备、两道工序。这样,连操作按键的工人都不再需要,生产加工过程实现了无人化。
让胡清华尤为自豪的是,上述生产线的设计、建造和调试,都由公司自主完成。
“前几年,我们就和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技术和人才储备。”胡清华粗略估算了一下,自主设计建造自动化生产线,相比找厂家定制,成本可降低约30%,且能更好地满足自身产品生产的需求,“今年,我们将力争生产线无人化率达到50%以上,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近年来,金桥制造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投入研发,除了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还瞄准绿色低碳、高端制造等领域,持续开发新产品。目前,金桥制造已拥有1500余个品种的凸轮轴产品,近40项国家授权专利,在凸轮轴设计开发、工艺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公司销售额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2.4亿元,2024年达到4.2亿元,增长了75%。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今年有望达到6亿元以上!”胡清华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张亦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