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月24日电(记者周闻韬)夜幕降临,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街道万寿社区的一间舞蹈室内,20余名青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学习古典舞,隔壁房间开展的心理疏导课堂,也吸引了不少前来体验“充电之旅”的青年面孔。
行走在入夜后的山城,满城灯火下,火爆“出圈”的青年夜校不断上新,24小时城市书屋蓬勃生长,遍布城区的桥下空间被点亮激活……如今在重庆,民生服务向夜间延伸渐成新时尚。
万寿社区是北碚区水土街道的公租房社区,集聚产业职工3万余人,年轻群体占比90%。“其中大部分人初入社会,生活习惯各有不同,社会关系简单。”社区书记陈新川告诉记者,为给辖区居民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社区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了青年夜校。
在北碚区水土街道万寿社区青年夜校,青年职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丝网花。新华社发(秦廷富摄)
夜校聘请各类专业老师30余名,开设古典民族舞、瑜伽、情感课堂等课程,既能丰富年轻人“夜生活”,又帮助大家拓宽视野、扩大朋友圈。陈新川说,“放下夜宵上夜校”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社区将继续拓展服务课程,开设化妆、书法、手工等课程,让青年夜校逐渐成为年轻人新的精神“栖息地”。
统计数据显示,重庆青年夜校已覆盖20余个区县。去年3月,共青团重庆市委发布了青年夜校建设管理指引,对各区县团委主导实施开设青年夜校的定位、功能和管理进行规范和强化,明确要推动更多好项目、好资源融入青年夜校。
晚上10点左右,坐落在沙坪坝区的重庆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内,不少人正在安静阅读,大家以舒适状态,享受夜晚属于自己的灯光。
这间书房面积约200平方米,有藏书5000余册,配置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数字资源下载机、读者阅读电脑等设备,读者刷身份证即可进入,可自在享受24小时阅、借、读、听、视全方位服务。
市民在位于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24小时“城市书房”内看书。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据了解,重庆已建成24小时城市书屋100多间,不少书屋已有一批忠实顾客。每天傍晚,当城市的喧嚣逐渐退去,都会不时有人走进书屋。一个个24小时城市书屋散发出的光亮,让飘着火锅香气的山城之夜又多了一份书香。
重庆市文旅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进一步加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加快建设群众身边“小而美”“有温度”的公共阅读空间,实现全民阅读服务便捷化、精准化、智能化,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夜色中,灯光下,位于九龙坡区鹅公岩西引桥下的篮球公园里,传来阵阵投篮声、喝彩声。
此前,这片空间因地形差异大、步行道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一直杂乱不堪。去年初,当地着手开展桥下空间的综合整治工作,经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将其打造成一座集运动、观景与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篮球公园。
新建成的鹅公岩篮球公园配备了标准、五人制、三人制篮球场以及儿童篮球场,同时还有慢跑环道。此外,公园还提供了球场照明、看台、休闲坐凳等设施。
“以前想打球需要四处寻找有照明设施的专业场馆,现在下班后,约上几个好友来这里锻炼,方便多了,还可以吹吹江风,欣赏城市夜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感受这座城市灯光下的温度。”家住附近的市民张凯说。
重庆过江桥梁、城市道路高架桥数量众多,在这座立体城市里,遍布着不少桥下空间。随着城市空间治理迈向精细化,许多桥下空间被点亮,成为夜色下山城市民与游客休闲运动的转角小公园、潮玩商业探索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