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携手推动环境共建共保、污染联防联治 落实130项协议-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1/09 08:40:47
来源:重庆日报

川渝携手推动环境共建共保、污染联防联治 落实130项协议

字体:

2024年12月26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五周年川渝主流媒体联合采访活动走进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德阳示范基地,探寻川渝如何携手共建“氢走廊”。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川渝同处长江上游,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推进,两地在生态领域的合作已从初期的工作机制探索,上升到协同立法、一体推进的高度与深度。

  ●两地在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和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大格局,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2024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流经四川省达州市和重庆市梁平区的铜钵河成功入选。

  作为川渝跨界共界河流,铜钵河从昔日的臭水沟蝶变为全国美丽河湖,是川渝两地打破区域界限,共创联动机制,交出的跨界河流治理优异答卷。

  川渝共处长江上游,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推进,两地在生态领域的合作已从初期的工作机制探索,上升到协同立法、一体推进的高度与深度。不仅如此,川渝两地还在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和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大格局,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经济圈,提升长江上游流域生物多样性,深化污染协同治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据统计,五年来,川渝两地陆续签订落实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多达130项。

  一体擘画

  推动生态环境共建共保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离不开绿色发展“底色”。

  2024年12月25日至30日,川渝主流媒体联合采访团在川渝多个部门采访时,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如何一体擘画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共建共保,是决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色”的关键因素之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共建生态网络。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

  2024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印发,明确要推进生态共建共保,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这也是川渝两地开展生态共保、生态共建、生态共享的重要依据和空间指引。规划区范围主要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长江干流、嘉陵江干流、乌江干流、岷江干流、涪江干流、沱江干流的沿线乡镇(街道),涉及总面积约3.51万平方公里。

  “‘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充分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战略性、指导性作用。”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川渝两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具体行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优化国土空间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推进毗邻地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能有效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川渝两地多个部门单位联合编制发布了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方面的两项地方标准,为政府部门监管提供有力的支撑依据,也为矿山企业等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规范,将进一步推动川渝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升川渝地区矿山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川渝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在一系列制度规范的加持下,五年来,川渝两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130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加快形成。与此同时,川渝两地还统筹建立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协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共同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完成营造林超1000万亩。

  联防联治

  加强跨界污染协同治理

  2024年12月29日,潼南区一柠檬加工厂里,自动化包装生产线高速运转,一颗颗鲜嫩的柠檬鲜果历经洗果、冷磨、榨汁、精油提取、黄酮提取等诸多精细工序,变成柠檬精油、柠檬烯、柠檬汁、果胶等高附加值产品。

  琼江流域是潼南柠檬种植核心区域,这一方水土孕育出的小小柠檬,为流域农户开启了“甜”美新生活。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川渝两地种植户联合成立了“川渝柠檬技术合作社”,已形成种植规模32万亩、年产量28万吨、总产值超60亿元、带动10万余人增收致富的产业链。

  “水好,农产品就好。”潼南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琼江水好,离不开琼江流域川渝相关区县对跨界污染的联防联控。

  琼江从遂宁市安居区出川进入重庆市潼南区,因为地处琼江上游,琼江安居段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过去,琼江安居段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等污染面宽量大。现在我们与潼南区和资阳市安岳县建立了信息共享、协同管理、联合巡查、联席会议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实施了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生态环境事故协商处置等一系列协作举措。”遂宁市安居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相关区县还会定期召开川渝毗邻地区跨区域河长制合作联席会议,定期开展区、镇、村联合巡河。

  针对河道行洪障碍、污水偷排和乱排等问题,琼江流域上下游深化“河长+警长+检察长”联合巡河机制,推动流域治理实现从“相望”到“同行”,从“分头治水”到“联合治水”的根本转变。

  不仅是琼江。近年来,川渝深化涪江、大清流河、南溪河、大陆溪、铜钵河等81条跨界河流联防共治,扎实推动跨界河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年来,川渝两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全面发力——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际联防联控机制,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特别是在跨省“无废城市”共建方面,川渝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无废城市”共建,两地25个省(市)直部门联合出台“无废城市细胞”建管规程、评估指南等,细化“无废工厂”“无废小区”“无废学校”等15大类18个小类“无废城市细胞”的评估细则、达标要求。

  深化合作

  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

  2024年12月26日,川渝主流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德阳示范基地,探寻川渝如何携手共建“氢走廊”,共同打造互联互通的氢能经济网络。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氢能以其清洁、高效、可持续等特点,成为能源领域的新宠,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子、医疗等领域。川渝两地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进,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共同打造“成渝氢走廊”。

  “成渝地区绿色可再生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两地密集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已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聚集了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东方氢能产业与市场开发部副部长曹智会表示,目前,两地已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建成加氢站近20座,互联互通的成渝氢走廊已具雏形。

  2024年12月27日,在距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德阳示范基地340余公里的永川,重庆电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里,一台台报废变压器被送进拆解车间,经过去盖、滤油等工序,在一条完整的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完成解体;分拆下来的零部件分别进入对应车间,由专人“点对点”进行精细化处置。

  “中心年处理来自川渝各地电力行业的废旧物资10091吨,节能3877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8.65万吨,无害化处理变压器油402吨,实现间接效益432.5万元。”国网重庆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川渝两地电力行业正逐步开展跨区域电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战略合作,协同打造川渝电网“无废集团”,创建“低碳循环经济再生资源利用”国家级示范项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两地积极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除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外,还在跨省市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深化合作。其中,川渝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启动川渝碳中和联合服务平台,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携手打造气候投融资示范先行区,两省市碳市场累计交易近9000万吨。

  去年12月,川渝两地还达成全国首单跨省取水权交易,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发挥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