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烟火味 改出新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重庆渝中如何“打样”?-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4 12/31 08:28:41
来源:新华网

留住烟火味 改出新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重庆渝中如何“打样”?

字体:

重庆市渝中区着力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群众生活品质。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12月30日电(刘磊)长江、嘉陵江犹如丝带拂过山城,两岸高低错落的建筑灯火通明,传统与现代缱绻相拥……渝中区从历史中走来,充满希望与朝气。这里是老重庆的底片、新重庆的客厅。

  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发展起步早,是全市唯一城镇化率100%的行政区。

  然而城市这一有机生命体,也有着生长变化和新陈代谢的过程。在渝中约2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建成6301栋、4377万平方米建筑,人口密度3万人/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超1000万平方米,占全区住宅建筑总面积40%以上,老旧小区数量多、集中度高。

  近年来,渝中区增量用地和存量用地的比重发生结构性改变,城市建设迈入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受限于当时建设条件,规划不足、布局杂乱、配套不全的老旧小区,正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

  渝中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渝中持续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消防隐患整治、加装电梯、无障碍设施安装等方面入手,着力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同时深入挖掘辖区老街巷的地域特色和在地文化,提升居民群众生活品质。

游客到改造后的渝中区山城巷游览,探寻母城记忆。新华网发

  老街巷藏着“向往的生活”

  解放碑商圈,重庆人心目中最早的繁华消费中心,也是外地人心目中感受山城烟火最佳打卡地之一。

  紧邻解放碑的大井巷社区,蜿蜒曲折的约800米老街巷浓缩了典型的山城地貌,这里是不少热播影视剧的取景地,近两年不时有拉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但本地居民心里的大井巷一度并不“小美好”。

  大井巷社区有62个老旧单元楼栋,多数为80年代的老建筑。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部分楼栋存在建筑外墙饰面风化脱落,室内楼梯间墙面污损,各类线缆杂乱无章,屋顶局部漏水,让住在这里的居民苦不堪言。

  为治好居民的“心病”,2022年社区开始改造,按照“消隐患、补功能、提环境、留记忆、强管理”的原则,修复老旧居民楼外观、消除建筑安全隐患、改造地面铺装、增添休闲空间等。

  但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注重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也应根据实际条件打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渝中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渝中坚持以居民诉求为“靶向”,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考虑到老年居民比例高,社区增设了养老服务站,实行“社区+养老”模式,开设老年课堂、健康讲座等,提供个性化、集中式志愿服务,同时加装电梯,提高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

  针对居民发展商业的需求,街道修缮道路等设施改善环境,并鼓励大家在一楼开门店,分流解放碑商圈的游客,发展背街小巷经济。截至目前,社区新增特色餐饮门店20多家,带来了人气、增加了居民收入。

  “这里位置本来就好,去哪儿都方便,也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在大井巷,老旧小区改造正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如今改造后的社区路面整洁、车辆有序停放、墙面焕然一新,从里到外都跟新的一样,住起来更舒适了,也让我们更想留下来。”

渝中区大井巷社区发展背街小巷经济。新华网 彭博 摄

  重庆依山傍水,地形地貌独特,楼宇依山而建,老旧小区改造更考验设计者的智慧。

  在渝中区临华路小区,当地以底层广场为核心功能区,结合现有通行线路,打通原有通行阻碍,打造“1车4步”的临华路山城环道,实现区域内部互通互连、外部四通八达的通行效果,让居民真正从封闭的楼栋走到开阔的室外空间中来。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唱主角”

  事实上,老旧小区改造也是在基层推进的一项社会治理工程。

  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红球坝片区—枣子岚垭片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街道多次让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居民围坐在一起,为社区改造建言献策。而后根据居民的意见建议,结合“三师”的专业意见,进一步完善改造内容,让老旧小区改造更加符合居民的期待,将“民声”变为“民生”。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唱主角”。近年来,渝中区持续推进“三师”进社区作为共创高品质生活社区的重要抓手,坚持以民生为导向、以社区为主体、以城市更新为目标,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跑出“加速度”。

  和改造工作比起来,后续管理问题同样需要关注。

  位于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的重庆医科大学家属区,横跨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不少居民反映家属院设施老化,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几年前民乐村社区顺利搭上“城市更新”这班快车,让老小区注入了新活力。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在建、七分在管。“硬件设施提升了,后续服务也要跟上,要实实在在地让居民们感到生活更方便了,日子更舒心了!”民乐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腾说。在小区各项改造完成之后,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社区物业服务中心。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物业管理,还成立为民物业服务中心党支部,搭建骨干党员、网格员、小区物业和热心居民参与的‘民乐话坊·和家驿站’议事平台,组建‘小区帮帮团’,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好务。”何腾介绍。

  近年来,渝中区通过探索“党建+物业”管理模式,成立几十个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建立党建联席会等多方共商机制,让党组织延伸覆盖到社区的每个小区、楼栋,党员就地发挥作用、服务居民的作用不断凸显,渐渐引导社区居民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解决老旧住宅管理维护问题,实现了全域老旧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做好从“改好”到“管好”的“后半篇文章”,让老旧小区提质后不迅速“返旧”,从焕新到“长新”。

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张家花园老旧楼宇被打造成人才公寓。新华网发

  激活城市造血功能

  年关将至,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张家花园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也已接近尾声。其中3栋建筑是4层坡屋顶砖混结构的历史保护建筑,接近“70岁高龄”。

  为让老房子“枯木逢春”,变成“好房子”,在设计建设时,重庆市设计院采取先加固外墙、再掏空内部结构的方式进行处理,内部掏空后再新建混凝土结构,与历史建筑外墙进行刚性连接达到“外旧内新”的效果。同时,建筑的外墙则进行了防渗处理和防风化处理,保留了原本的历史印记。

  “相较于重建,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成本更高。”重庆市设计院设计师坦言。

  钱从何处来?这是不少城市在推进相关工作中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但相关项目由于利益主体复杂、开发周期较长、收益回报不明、实施程序繁琐、运营维护复杂等问题,不少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

  渝中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渝中区创新机制,还大力推动“政府出资源、企业搞经营”的政企合伙模式,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分担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建设资金成本。

  在张家花园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前期分析中,渝中区发现项目邻近教育资源以及办公资源,结合交通区位便利的优势,经过多轮比较,最终确定项目定位为长租公寓和办公用房,其收益将覆盖前期改造部分投入。

  前不久,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三批)。其中,在构建城市更新多元投融资机制方面,以渝中为例的“重庆市发行政府专项债支持城市更新”具体做法入选。

  渝中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至2023年,渝中区共发行城市更新专项债包13个、发债总额83.3亿元,10年至30年期,利率2.71%至3.3%,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

  以解放碑街道大井巷片区为例,当地通过中央2500万资金,特别是市政府发行的地方专项债7800万元,多项资金整合投入,在两年左右就快速完成了该片区3个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同时也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打造特色街巷、培育了后街经济,激活了城市造血功能。

  近年来,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精准施策,让渝中斩获诸多殊荣,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示范样本——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两路口街道中山二路老旧小区无障碍环境提升项目,获评2023年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渝中区已累计完成约800万方老旧小区改造,规模全市第一、全国领先。2025年,渝中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总计涉及改造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预计将惠及群众1.3万余户。

  在渝中,小区会经历衰老,但城市一直向着年轻前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