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2月24日电(江茜)新征程,重庆职教该如何实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廷真分享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院校实践。
今年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建校60周年。李廷真介绍,6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和产业发展。
学校系统实施内涵建设、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工匠培育、“双高”建设五大工程,聚力打造化工职业教育新标杆,逐步形成了办学特色优势凸显、产教融合扎实有力、社会服务卓有成效的新发展格局。
李廷真表示,学校坚持专业引领,实施高水平内涵建设工程,在专业打造、师资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成效显著。专业打造方面,深耕化工领域,建设特色专业集群,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师资建设方面,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加强师资和人才引进,加大名师自主培养力度;教学科研方面,持续加大教学改革与创新,搭建科研平台和团队,瞄准产业需求强化科研。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如何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坚持双向赋能,实施高效能产教融合工程。“我校紧密对接化工、制药、新材料三大产业,实体化运作重庆市先进材料产教联合体(长寿区),不断拓展产教融合渠道和举措,推进产教融合高水平、高效能。”李廷真说,学校还积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企业从“需求侧”转变为“供给侧”,不断落实协同育人制度机制。
李廷真认为,要把职业教育的角色看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以此为出发点,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坚持服务地方,实施高标准社会服务工程。
学校将服务重庆化工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60年来深耕化工职教,持续不断地为重庆化工产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为重庆化工行业企业提供定制化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服务,每年累计培训鉴定10余万人次。
同时,发挥学习人才和技术力量,助力重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依托校地合作,为巫溪、长寿、丰都、云阳等地的农产品种植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和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和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等。
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学校坚持德技兼修,实施高素质工匠培育工程。通过文化红润、教学滋润、实践浸润、以赛促学等举措,培育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职业认同。
未来10年,李廷真表示,学校将坚持双轮驱动,实施“双高”建设工程。主要围绕“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两大核心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五金”强基、科技提升、数字赋能、文化兴校等8大行动,从实施强基行动、适应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推进科教融汇几个重点方面发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双高”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