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站连接道做“加法” 市民出行更便捷-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4 12/19 08:38:14
来源:重庆日报

轨道站连接道做“加法” 市民出行更便捷

字体:

12月11日,市民走在渝北区郑家院子站外的便捷步道上。记者 张锦辉 实习生 朱悦 摄\视觉重庆

  “以前,从我家走到轨道交通3号线郑家院子站要绕很大一圈。现在这里新修了步道和扶梯,从家门口走到轨道站不到10分钟,巴适得很。”近日,家住渝北区龙溪街道金紫山社区的华女士,为小区附近修建的步道和自动扶梯“点赞”。

  华女士“点赞”的步道和扶梯,属于郑家院子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以下简称郑家院子站提升工程)。

  该工程本月初开始试运行,惠及金紫山片区的许多居民。

  “以前,从我们小区到轨道站要走近30分钟。如今这里新修了一条步道,上坡还有电动扶梯,步行时间少了近20分钟,方便多了。”居民陈先生说。

  让居民赞不绝口的郑家院子站提升工程所在地,曾是杂草丛生的荒坡。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基础设施项目科科长何原清介绍,过去,轨道交通郑家院子站出入口与周边小区之间的人行系统并不完善,导致附近居民到轨道站要走不少“冤枉路”;老年人或手提重物的居民爬坡上坎更是吃力,群众迫切希望改善出行条件。

  “经实地踏勘,我们决定在小区与下方主干道之间修建一条步道和一部自动扶梯,减少中渝国宾城、金紫社区、山顶道壹号等小区居民步行至轨道站点的绕行路程约550米,约5000名群众从中受益。”何原清说。

  郑家院子站提升工程位于龙溪街道新溉大道与紫荆路口附近。记者在现场看到,沿新溉大道边坡所修步道、自动扶梯上方,均安装有雨棚。

  居民从小区出来经过步道就可直达紫荆支路,再花约一分钟时间就可走到郑家院子站出入口。步道旁的边坡也进行了“梳妆打扮”,周边环境看起来更加整洁、清爽。

  记者了解到,郑家院子站提升工程将在本月底正式投用。借助新修的步道、扶梯,周边小区居民上班、逛街将更轻松,到周边学校、医院、社区也更方便。

  访谈>>>

  市住房城乡建委:

  提升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 满足群众高品质出行需求

  从2021年起至今,中心城区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轨道站点提升工程)被连续数年纳入市级重点民生实事,为不少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

  为什么中心城区要实施轨道站点便捷性提升工程?提升“手术”包括哪些内容?近日,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就此接受了采访。

  问:能否介绍实施该工程的背景?

  答:2021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提升轨道车站步行可达性”的工作要求,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中心城区各区政府、市交通开投集团等,对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编制的《中心城区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规划》中提及的60个轨道站逐一摸底踏勘,出台《中心城区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计划改造提升60个轨道站点,构建轨道站外围便捷、舒适、高效的步行体系。

  其中,第一阶段(2021年)对建设条件较好、用地矛盾较少的30个轨道站点进行提升;第二阶段(2022年)对具备实施条件的另15个轨道站点进行提升;第三阶段(2023年)对剩余15个轨道站点进行提升。

  所有项目以已开通运营的轨道站点为中心,辐射周边居住、商业、医院、学校等区域。

  为给更多居民创造便捷的出行条件,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中心城区各区政府、市交通开投集团,对已开通的轨道站点再度进行梳理摸排,提出15个站点的年度提升计划。今年,中心城区共计新开工15个提升项目。

  问:轨道站点便捷性提升工程的重点是什么?市民获得感如何?

  答:该项工作以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为出发点,重点梳理轨道站点周边的人行系统,通过新建人行步道、打通未贯通步道、修缮破损步道、新增立体过街设施、增设电梯等措施,加强轨道站与公交站点及周边居住区的步行联系。

  为让提升工程方便更多市民轨道交通出行,市住房城乡建委对需要改善的轨道站进行现场踏勘,结合市民建议意见综合研判,采用“一个站点一套方案”方式进行优化提升,尽可能减少步行绕行距离,缩短步行到站时间。

  问:今年中心城区哪些轨道站点实施了便捷性提升工程?

  答:今年,中心城区新开工15个提升项目,目前已完工投用13个,分别是:小龙坎站、重庆图书馆站、天梨路站、忠恕沱站、华新街站、郑家院子站、花溪湿地公园站、后堡站、南湖站、仁济站、光电园站、大堰村站、上浩站。

  接下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全力推进项目后续建设,力争早日完工剩余项目,更好地满足市民对高品质出行的需求。

  数读>>>

  中心城区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

  ●2021年至2023年

  共改造提升60个轨道站点

  这些项目方便近百万居民出行节约出行时间约3.4万小时/日

  ●2024年

  新开工15个提升项目 目前已完工投用13个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