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七届教育教学开放月闭幕-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4 12/13 16:54:59
来源: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七届教育教学开放月闭幕

字体:

  12月12日,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七届教育教学开放月在精彩的专家论坛讲座中落幕。本次活动以“学科融合,合作赋能”为主题,于11月18日开启,活动期间,学校开展了课改名校交流、教学设计比赛、学术论文评选、项目学习研讨等一系列聚集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亮点耀眼、精彩纷呈的教学研究盛宴。

  闭幕式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宁以《数智赋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题作专家报告。她从“人工智能概述”“项目式概念、类型与范式”“数智赋能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工具”等方面带来干货满满的演讲。

  专家主题报告现场。

  马宁从“历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作用”中谈起,延伸出数智技术、人工智能以及AI的两种进化路径——小模型+判别式AI、大模型+生成式AI,指出AI大模型已深入赋能千行百业,融入实体经济。大模型在各行业场景的创新应用和深度拓展,对培育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解读中,强调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方向是跨学科、项目制、综合性和实践性,老师们应多培养孩子们的思维素养。

  马宁以《数智赋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题作专家报告。

  如何解决跨学科教育中存在的真实性缺失,项目实施形式化,认知性缺失,学习活动浅层化等问题?马宁提出学校、老师应多开展“证据导向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她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六年级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蜂巢》为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从山上捡到一个蜂巢,兴冲冲的拿到班里“炫耀”,同学们针对蜂巢提出了一系列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聚焦,最终提炼出有效问题——“蜂巢为什么都是六边形而不是其他任何图形?”经过头脑风暴,小组成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节约材料、节省空间、牢固性”等假设,经过大量分析、论证判断、综合评价,形成研究思路。在实施阶段,采取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实践形式,过程中不断审视实践成果,反复修正。最终得出研究成果——综合评价六边形最优,进一步思考启发人类利用大自然生物结构外形进行的发明创造,如蜂巢仿生建筑、蜂窝式航天器等。

  马宁表示,《蜂巢》主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从问题解决视角,让学生提出问题,对问题的可行性、目标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审辨、创新、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能力。她强调,大家应核心关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颁奖仪式。

  为全面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深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个人素养提升。重庆二外教育集团第五届学术年会还组织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相关教学赛训活动及科研论文、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案例竞赛,并评选出相关获奖个人;依据2023-2024学年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选出优秀个人及团队奖。现场,对获奖个人、团队进行了表彰颁奖。

  “教育是一场永不止境的探索之旅。”在这次活动中,大家不仅分享了经验,更重要的是共同思考了如何将学科融合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具有逻辑思维的二外学子。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一年,学校以“修身笃行”为发展主题,努力探索和践行从优质到卓越的高质量、高品质发展之路。本学年,学校以“五心聚力,提质尚品”为学习主题,以高品质为标准,以高效能为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信在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创造下,定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纠错】 【责任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