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焕新亮相、校友重逢忆青春、学术搭台畅未来……来西南大学附中邂逅百十风华-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4 12/08 17:30:44
来源:西南大学附中

校史馆焕新亮相、校友重逢忆青春、学术搭台畅未来……来西南大学附中邂逅百十风华

字体:

  12月7日上午八时八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校史馆正式开馆。这座承载着该校百十年历史与文化的展览室,在焕新升级后重装亮相。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校史馆正式开馆。

  走进校史馆,一段段图文真实地记录了西南大学附中百十载风雨兼程、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一件件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静静地诉说着百十载峥嵘岁月和平凡故事。

  上百件史实资料、6个展览篇章,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坐落于积健楼二楼的校史馆,通过上千张照片和数百件史实资料,以历史、党建、课程、师资、德育、校友6个篇章,生动地呈现了西南大学附中从创校伊始到新时代奋进的百十年发展历程。

  西南大学附中发布了校史馆展陈资料征集公告,共计收到了校史资料、学校老物件、校友剪纸艺术品、图书、题词、书画等600余件捐赠物。

校友们参观校史馆,通过老物件儿追忆往昔岁月。

  初1965届、高1967届校友耿曼尼从河北石家庄返校,捐赠了入学通知书、团委学生会慰问信、准考证、学生证、校徽、菜票等28件个人资料,这一套完备的资料弥补了60年代的珍贵历史记忆。

  初1967届校友周庆忠,将个人获得的“全国劳动模范”等近百份荣誉证书都捐给了学校。他说,从修理工到劳模,每一步的成长和奋斗都离不开学校的培养。这一张张荣誉是对学校沉甸甸的感恩。

  此外,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校友,他们或捐赠图书,或捐赠艺术品,共同支持着西南大学附中的发展。

  数百张毕业照、数十个打卡点,校友再忆青春岁月

  一声附中,一生附中。在办学110周年之际,西南大学附中邀请广大校友“回家”,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和青春洋溢的年轻面孔同聚,共同见证着这一时刻。

校友们有序组织返回校园,为母校送上祝福。

校友们回到曾经上课的教室里再拍一张合影。

  “我们那时还没有这几座教学楼,也没有现在的条件,但那些漏风的门、破旧的桌椅和老师们的殷殷嘱托,都成就了我们的成长与蜕变。”高60届校友赵杨冰再次踏入校园,激动不已。“同学们都老了,越来越难组织起来,今天正好是母校生日,我们都约好了一定要来看看。”在联谊教室里面,赵杨冰与昔日同窗好友,共同追溯往昔青涩时光。

校友们在历届班级毕业照片墙前找寻青春的印迹。

  为欢迎校友回家,西南大学附中不仅将校史馆开馆仪式安排在办学110周年当天,还在校内设置了历届班级毕业照片墙、互动合影墙等10余处打卡点,方便校友合影留念。

  毕业照片墙,深得校友青睐。那些曾经的岁月,从黑白模糊的合影照到彩色高清照,缓缓铺展开来。来自世界各地、社会各界的校友们齐聚毕业合照墙前,找寻着属于自己青春岁月的记忆。

校友们在校园中的打卡点拍照留念。

校友们与母校合影,记录这重要的时刻。

  拍合照,致青春,忆旧貌,看新颜……校友们在一个个打卡点驻足观赏,回忆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多场缤纷节、学术活动齐上阵,视听盛宴尽显风采

  从百十年历史深处走来,西南大学附中秉持“立人·新民”办学理念,践行“行己有耻,君子不器”的校训,以此次办学110周年为契机,积极搭建学术平台,辅以传统缤纷节,轮番呈上一场场学术盛宴。

附中文创产品受到校友青睐。

  穿梭在学校设置的“爱心易物”集市,挂满动漫徽章的附中文创包、充满丰富色彩的附中拓染手帕、矫若惊龙的王羲之书法,各式各样的创意产品映入眼帘。风雨操场中,有京剧社团带来惊艳的京剧展演,汉服社团关于传统服饰的科普,民乐社团上演雅俗共赏的音乐盛宴……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应接不暇。

  “看不过来了,这些孩子们都多才多艺的,正因为他们有这么多精彩的社团活动,在丰富了课后生活之余,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高66届校友席希很是欣慰,从50多年前仅有的一个诗社,到如今60余个社团的蓬勃发展,学校的变迁令人惊叹。这不仅见证了时代的进步,更体现了西南大学附中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懈追求。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办学110周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

  借办学110周年活动,学校举行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包括“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优质中学的使命与发展路径”研讨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国师大附中联合体年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我们希望能以学术交流为中心,搭建一个方便学子展示风采、同仁交流提升、社会各界共商未来的平台。”西南大学附中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勇认为,本次系列活动是校友和师生的节日,也是一个助力学校迈向新征程的契机。

  优异答卷赴新程,再创新篇展未来

  在过去的110年里,西南大学附中坚持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全面落实“五育”融合,实现“以学生成长为本,以教师提升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立体协同育人效果,回答了如何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问,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办学”的改革实践道路。

  立德树人,作育英才;薪火相传,蔚然于今。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南大学附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先后荣获“中学生英才计划”十周年优秀中学、首批国家绿色学校、教育部门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学校、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第六届“母亲河奖”、“重庆市文明校园”、“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拟建学校等40多项国家级、市级荣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硕果累累,五大学科奥赛272人次获省级一等奖及以上荣誉,51人次入选重庆市代表队,6人次入选国家集训队;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今年,学校交响乐团、合唱团、武术队等多次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性赛事荣获20余人次金奖;“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成功入选西南大学“特色党建品牌”,教师平均每年获国家、市级赛课特等奖、一等奖100余人次。集团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学校通过“U云校”,构建了由全国各地数十所学校组成的数字化教育共同体。

  西南大学附中党委书记欧健表示,在新的征程中,附中将赓续百十年名校之使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多样态课程为基石,以生涯教育为抓手,着力培养“具有开放视野、健康身心、智慧人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者”。

【纠错】 【责任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