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把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公司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助推经济发展。
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优势 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近期,在金融监管总局的指导下,中国人寿与相关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鸿鹄基金”),规模500亿元,开展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鸿鹄基金建立了与长期投资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例如将考核期限从1年延长到3年,考核指标聚焦总投资收益率,兼顾综合投资收益率。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还为保险资金入市提供了新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中国人寿启动研究工作,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投融资策略,灵活运用SFISF,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效率。
中国人寿还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耐心资本支持,丰富投资策略,统筹用好股权、债权等手段,积极促进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和有效互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发起设立“中国人寿-沪发1号股权投资计划”,投资规模约118亿元,通过S份额投资方式探索了保险资金与政府资金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接力合作模式。
供需两端打出“组合拳”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回暖
中国人寿综合运用保险、信贷、投资等多种金融工具,支持符合政策导向的房地产项目,以及有发展潜力、暂时困难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特别是全力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集团旗下广发银行成立了由总行行长任组长的落实融资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实施方案》细化举措,建立尽职免责、考核约束、激励积分、经营督导四大配套机制,按照“公布一批、对接一批”“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积极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在建项目建成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目前,广发银行已承接主办行项目40余个,项目审批金额近200亿元。
与此同时,广发银行同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支持,允许所属各地分行结合实际情况,在城市政策下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支持客户调整还款计划。
发挥“两器”功能 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支持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集团保险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近4.9万亿元。
中国人寿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保险保障功能,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领域业务扩面提质,健全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增强金融保险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2024年前三季度,集团旗下寿险公司赔付超1820万件、454亿元,整体赔付时效0.36天,获赔率99.7%;财险公司赔付超1790万件、509亿元。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2024年前三季度,全集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保险保障近37万亿元,提供绿色保险保障超14万亿元,为超143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5500亿元,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存量投资余额超2380亿元等。
集团旗下广发银行也强化金融政策落实,加大信贷投放,明确6类24项具体举措,投放、储备“两手抓”,聚焦重大建设、小微企业、房地产、促消费等领域抢抓机遇做好项目拓展。其中,快速响应国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已搭建普惠金融信贷产品矩阵基础上,持续加大产品供给、扩大服务覆盖面,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同时加快落实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降低“过桥”成本。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行普惠性小微企业信贷余额达19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