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生命存在的凭证——著名诗人李海洲携新诗集《明月陪》走进重人科-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4 11/25 15:21:14
来源:华龙网

诗歌是生命存在的凭证——著名诗人李海洲携新诗集《明月陪》走进重人科

字体:

  十年,可以是243页里的69首诗,也可以是一个诗人对世界的辨析和思考的集结。在诗歌里,诗人书写童年、万物、青春、梦境;在媒体江湖中,作为策划鬼才的他办杂志、写作、拍电影,为人生留下一个个注脚。

著名诗人李海洲现场朗诵。周锐 摄

  11月21日,著名诗人李海洲带着刚刚出版的新诗集《明月陪》,出现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给师生们分享诗歌与过往的诗意人生。本书的责任编辑、诗人吴向阳,李海洲的好友、诗人刘清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活动。

  据了解,刚刚由重庆出版社推出的李海洲诗集《明月陪》,刚一上市就因为精美的设计和李海洲本人的影响力引发关注。“很高兴也很荣幸抢到李海洲新书的首场分享会”,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书记陈婷婷说。

  关于救赎

  砖头旁的诗集

  下午15:00,《明月陪》读书分享会在行知学堂举行,现场气氛热烈。主持人刘明学老师向现场师生介绍:“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老朋友的新诗集,但这位老朋友今天有一个新身份。过去他常常作为我们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人出现,但今天他是我们的主角,欢迎李海洲先生!”

李海洲分享创作历程。周锐 摄

  在热烈的掌声中,李海洲为现场师生讲述自己的诗歌缘起:“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过去十年里写的诗,也许诗集看起来有些厚,但与十年相比,又显得有点薄。我和很多诗人不太一样,有人一年就能写几百首诗。但我是坚定的‘一首诗主义’者,希望自己的每一首诗都不一样,我甚至认为一个诗人一生有一首好诗就足够。某种程度上,诗歌拯救了我。年少顽皮,上学时书包里常备一块砖头,老师奇怪,打架的孩子带砖头不稀奇,可为什么砖头旁边还有一本诗集?到高二,因为写作,认识了当时的大学生诗人刘清泉和高校教师诗人吴向阳,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很多陌生的国外诗人和哲学家的名字。那年暑假,朋友们回到各自老家,而我独自坐在三楼的窗前,读完了那些伟大的作品。暑假结束,朋友们回来看到我新写的诗歌,说我的诗歌一个夏天就产生了质变,应该说,是诗歌拯救了我的灵魂和生活。”

  刘清泉回忆起当年的相识:“九十年代,沙坪坝文化馆办有一份《沙坪文化报》,一月一期。每周二晚上会组织文学沙龙。有一次,责编老师要我在当期的报纸里选一篇作品做评论。认真读完后,我挑了一组题目叫《落寞的相思红》的散文诗。评论见报,我跟作者李海洲顺理成章地在沙龙见面。当时一介书生,看到一个打扮很“社会”的少年走来,登时心就提到嗓子眼。但几句寒暄后,成了朋友,那晚,我和李海洲坐在重师的操场边,一直聊天文学聊到天亮。有意思的结局是,这样的诗歌友谊,持续了三十多年。”

李海洲新诗集——《明月陪》。周锐 摄

  关于友谊

  写作要有同行者

  几天前,一位笔名“蒹葭苍苍”的作家在微信上向李海洲表达感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曾办有一份《灵云文学报》,当年蒹葭苍苍刊登的短篇小说,因为获得李海洲一句“我觉得你写得出来”的评价,所以写作至今,并成为畅销作家。回忆往事,李海洲认为:“写作一定要有同行者。”

  吴向阳表示认同:“几乎所有年轻作家都有一个过程。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李海洲其人》,里面有一句,说刘清泉对中国诗歌最大的贡献,就是从陈家湾打捞起诗人李海洲。我认为,李海洲是当今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有来处:承接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他有去处:每一句词语搭配都有明确目标;他有态度:不为写而写,更不为世俗委曲求全地写。海洲对蒹葭苍苍说的话,我不知道刘清泉是否也对海洲说过,我猜是有的。我想说的是,即便是这样一位诗人,在写作初期,也依然需要同仁和同行者的鼓励,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极其重要。”

  刘清泉表达了类似感受:“到这个年纪,相识几十年的老朋友还在一起、还能一直留下故事,已经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哪怕再多苦与累,再多不如意,只要想到这些,就足以欣慰。诗歌是我们存在的凭证,也是我们跟生活和现实的对抗与和解。”

李海洲与同学们一起读诗。周锐 摄

  关于“不懂”

  不必用理性解读

  活动中,有大学生表示,诗集里有些作品,每句都非常漂亮,却总是读不懂。李海洲笑称,这可能是自己的诗歌被人们反复阅读的原因,他随即表示:“如果说文学皇冠,那么诗歌就是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所以我并不认为诗歌属于大众,不被理解很正常。”

  吴向阳类比:“诗歌是给有诗歌背景的人准备的。但和音乐一样,我们并不需要具备相关的乐理知识才能欣赏。文学和艺术不是非要理性地理解,尝试去感受节奏、感受情绪,被带动、被感动即可。”

  在现场,李海洲朗诵诗歌《想象一场不世出的爱情》,并逐句进行拆解和分析,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也让很多大学生表示从此会开启写作之路。

  据介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品读经典,阅见未来”系列活动已举办多年,涵盖“名家进校园——大师写作课”“师生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会”等多种形式,旨在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倡导全校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书香校园。

  >>>关于李海洲

  著名作家、诗人,资深媒体人。著有诗集《明月陪》《一个孤独的国王》《竖琴上的舞蹈》,长篇小说《一脸坏笑》等多部。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多种文学奖。现为《环球人文地理》刊系总编辑。担任出品人和总制片人的网剧《山楂树之恋》将于近期在腾讯上线。(通讯员 赵浩宇)

【纠错】 【责任编辑: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