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学科融合合作赋能”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重庆二外”)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七届教育教学开放月启幕。当天,“学科融合,合作赋能——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也同步开展。本次展示活动以“学科融合合作赋能”为主题,聚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来自各省市的教师齐聚重庆二外,通过同课异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与评课议课,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15门学科
40位教师各展教学风采
如何上好《磁场磁感线》这堂课,不同的教师会有何不同的见解?在21日进行的物理展示课上,三位老师分别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上海控江中学高中物理教师李沐东执教《磁场磁感线》。
上海控江中学高中物理教师李沐东用生动有趣的科学魔术进行引入,极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运用媒体技术等多元资源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重视实验观察与知识建构,创设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习惯和科学思维能力。
成都树德中学教师何影执教《磁场磁感线》。
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张千春执教《磁场磁感线》。
面对同样的课程,成都树德中学的何影老师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学科理念,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初中已学知识导入课堂,并将微元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张千春老师自制教学辅助用具,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在课程中重视实验,落实知识建构,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正在上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初中英语教师冉彬力正在上英语课。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语文教师陈世龙执教《理性的力量》。
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中数学教师江兴智执教《平面向量的概念》。
据悉,除了物理课堂,在18日至22日期间,来自重庆二外、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宁波东海实验学校、成都树德中学等各个学校的40位教师,聚焦历史、化学、生物、语文等15门学科进行了同课异构展示,突出“学科融合合作赋能”特点,不同的教师对同一堂课进行解读、教学设计、教学构架及教学实施,展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专业素养。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教师曾柯雯执教《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经营西域》。
聚焦《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经营西域》历史课堂,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黄江围绕“学科融合”主题,将语文诗歌、地理地图、时政等融入到历史课中,多维全面地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教师曾柯雯则以悬泉置遗址为窗口,运用视频、文字材料、地图、图片、AI等多元资源和技术,将西域的变迁、丝路的兴衰、古道的新生娓娓道来。
学生在生物课上进行讨论。
体育课上,学生进行跳绳项目的学习。
重庆巴蜀中学地理教师王琦执教《热力环流》。
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高雨贝正在上日语课。
国际理解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
重庆市渝高中学校美术教师赵之婷的课堂上,学生正在创作。
评课议课
共商共研碰撞思维火花
课堂展示环节后,重庆市、南岸区各学科教研员,知名专家与各学科教师共同进行评课议课,共商共研为课堂教学改革赋能添彩。
点评专家周智良对《磁场磁感线》一课进行点评。
“这三位老师的课程都很契合‘学科融合’这个主题,并且跨学科融合做得自然,不是生搬硬套。”聚焦李沐东、何影、张千春执教的《磁场磁感线》课程,重庆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智良从学科主题、课标要求、课堂逻辑等方面进行点评,他认为:“三位老师的课程都较好地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讲解清楚透彻,语言表达有较好的启发性。”
各学科教师听课、评课。
重庆市高中历史教研员黄开红对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向敏、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教师熊维刚的高中历史课分别做了点评。他充分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优点:“两位老师的课堂目标明确、设计精巧、内容充实、立意深远。”同时,也向两位老师提出建议:“期望教师进一步明确选择性必修课的教学定位,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掌握过程中的历史。”
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今,单一的学科知识已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此次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以“学科融合,合作赋能”为主题,期望在深度学习课堂改革基础上,通过学科融合,聚焦真实情境下的跨学科研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本次活动指向课改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展现了重庆二外乃至南岸区教育综合改革逐渐在“双减”“三新”背景下的新作为,也是对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深入贯彻和具体落实。